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261|回复: 0

[十堰城事] 书画大家罗国士去世:“月季王”凋落,留下“三绝”传人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3-4 11: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1日,从房县走出的著名国画大师罗国士因病去世,享年93岁。“德艺双馨秦鄂尊国士,画坛一帜月季堪称王”,这副挽联表达了社会各界对他的深切缅怀。
“无论身在何处,我始终是个房县娃!”少小离家参加革命,始终不忘桑梓。虽在陕西生活,但罗老生前对家乡的感情却与日俱增。
曾多次回到家乡,无偿捐献书画精品的罗老曾表示:“每次回家都能带给我新的感觉,希望我的画能给家乡的后辈们一些启发,为家乡的文艺发展作些贡献。”
2009年11月8日,“情系家乡”罗国士书画捐赠暨作品展览在十堰市美术馆举行。罗国士将《武当全景》长卷等17件作品无偿捐赠给十堰。

罗国士为十堰晚报题字。

心摹手追 “砍柴娃”成一代名家
千里房县,人杰地灵。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无数熠熠生辉的人物,罗国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29年12月,罗国士出生于房县的一个书香世家,爷爷是当地卓有名望的私塾先生,父亲是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在他童年的记忆里,每天吃罢晚饭,祖父便召集孙儿们背诵诗文。那时,罗国士就能背诵很多名篇,这种文学启蒙为他后来的创作积累了深厚的基础。
由于从小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瘦弱,母亲常常带他到城外的神庙佛寺祈福,期望儿子能够平安长大。当时,年幼的他尚不能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却对神庙佛寺里栩栩如生的壁画产生浓厚兴趣,常常用手指凭空描摹壁画。
上学时,罗国士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绘画,一有时间便会在废纸、墙上、地上等一切能够画画的地方,画山水、动物。“小时候上山砍柴,别人每次都砍一百多斤柴,我只砍八九十斤,多出来的时间就去观察山上的风景,看水的流向、看树的长势、看雾的变化……”
父亲见儿子在绘画方面很有天分,便带着他拜当地画家赵百川为师。自此,他的绘画正式从业余爱好走向了专业训练,这也为之后他在绘画路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房县解放,解放军的一支文工团驻扎房县,听说当地有个叫罗国士的小伙子画画得好、字写得棒,便一下子相中了他。于是,19岁的罗国士穿上军装,随部队辗转来到西安,被安排到西北美术学院美术系进修,师从刘蒙天、冯友石、张阶平等名师。
后来,罗国士结识了两位对自己的艺术创作影响终生的名人:一位是长安画派的开宗祖师、著名国画大师石鲁,另一位是人称“一代画杰”的国画家何海霞。他师从两位大师,潜心钻研画技。
经过系统地专业学习,罗国士更加坚定了对书画艺术的追求。
作品《东园花好西园醉》

作品《春色融融花弄影》

作品《太白积雪六月天》

2005年,十堰晚报创刊10周年时,罗国士创作《雄鸡报晓》表示祝贺。

继往开来 “罗氏三绝”享誉画坛
纵观罗国士的艺术创作生涯,他擅长山水画,兼工花卉,精于书法。其山水画自创的弧面皴法,形成了清幽俊秀、浑厚苍茫、气韵生动的神韵;其雪景技法独特,敦厚可掬;其花卉技法空灵含情,鲜艳欲滴,有“月季王”之美誉,被称为“罗氏三绝”。
皴,是中国画中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历代绘画大师创造了诸多皴法,如直擦、雨点、斧劈、落茄、游丝袅空皴等。
在艺术实践中,罗国士感到先贤们的诸类皴法尚不能充分表现所要表达的艺术。他从雨点皴中感悟,试图通过腕部微颤与挪移,使卧笔横点的墨迹平添一道弧面。从50岁开始创新,罗国士历经10余年的艺术实践,到60多岁时,这种技法臻于成熟。他称这种技法为瓦棱皴,从几何学角度讲,叫弧面皴。在他的作品中,这种技法运用娴熟,为国画艺术增添了不少色彩。
罗国士画雪也是一绝,取反衬法,色墨成块,浓淡互渗,着笔粗犷而滋润,将留白衬托得温润剔透。在落雪的结合部湿笔蘸淡墨,或一抹,或散点,既表现出了积雪柔软的质感,又反映出了雪的厚度之状,这正是“罗氏雪”独有的艺术魅力。有人评论,他笔下的雪景画出了蓬松温润的质感,营造可抒发情感的意境。
徐悲鸿画马独步当时,齐白石画虾技越古人,而罗国士画得一手好月季而名扬天下,被称为“月季王”。他独创了中国画的点线与西洋画的立体透明的色块相交合的画技,笔下的月季玲珑剔透,韵致飘逸,神采飞扬,情态空灵。
花“香”四海 艺术成就享誉世界
经过30多年的艺术探索,罗国士逐渐淬炼出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艺术创作水平达到巅峰,在确立了中国画创作领域大家地位的同时,享誉世界艺术界。
1989年4月10日,罗国士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千余名著名人士参加了剪彩仪式。画展期间,参观者络绎不绝,赞誉声不断。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当晚播出了展览盛况。国际广播电台向全世界播出了《陕西“月季王”饮誉京华》的消息。
多年来,罗国士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广东展览馆、山东美术馆等近几十个城市的美术场馆举办大型书画展;作品被中国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钓鱼台国宾馆等收藏,先后出版画集十余本。
美学家王朝闻评价他:“你献给了人民一束花”,著名作家冰心说:“你把月季花画活了”;而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夫人达妮埃尔·密特朗则惊呼道:“我闻到了它的花香。”美国人看着罗老勾抹点染,几笔便是一枝婷婷的月季,惊呼道:“了不起的中国艺术,你有一双魔术师的手。”
罗国士的作品同样轰动国外美术界。多年来,他先后赴美、英、法、日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个城市成功举办画展,传播中国艺术。1985年秋,罗国士参加了陕西友好代表团赴美活动。他创作的长达15米的《三峡抒怀》,画法上几乎全采用的是弧面皴,气势宏伟、意境美妙,让美国人心服、赞叹。
访美的40多天里,他获得了美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欧洲艺术中心负责人洛伊德先生向罗国士赠送徽章,并激动地说:“我一定要把你介绍给我们艺术中心,因为你的艺术是属于全世界的。”
1990年10月,罗国士出访英国,先后在伦敦、曼彻斯特等地举办画展和学术交流。1996年初,罗国士应邀再度赴美国巡展,《国际日报》《美国新闻》等多家报纸竞相报道此事……其作品还曾作为陕西省政府的珍贵礼品,赠与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法国前总统夫人达妮埃尔·密特朗。
敢为人先 创下陕西画坛三个“第一”
罗国士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闻名,创下陕西画坛的三个“第一”:第一个在国外办巡回画展的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办个人画展的人;第一个成立个人美术馆的人。
以前,外地书画爱好者、游客来到陕西,想欣赏罗老的作品,只能到西安书院门,因此建个人美术馆一直是罗老的心愿。2008年,罗国士书画艺术馆在西安成立。这是陕西第一家个人美术馆,自然受到社会关注。
罗老成立个人美术馆,是为了有一个更佳的艺术创作平台,为书画同道们提供一个交流艺术、共叙友情的艺术沙龙,同时培育艺术新人,使他们能在前辈的指导下更好地传承中华书画艺术。
罗老曾表示,建个人美术馆也是为了把“罗氏技法”传承下去,义务开门授徒。“我学习的过程很难,走到今天很不容易,所以希望大家走得更好、更远。让更多喜欢绘画的人来学习,希望他们比我更好。”
不忘桑梓 “家乡是我创作的根”
身在他乡,罗国士时刻情系家乡。青少年时期,他经常在神农架砍柴。此后,神农架的苍茫美景一直留在他美好的记忆中。在他的创作中,不少素材源自故乡,源于童年生活。
罗老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反映家乡、陕西和全国其它地区的名胜,其中反映家乡风土人情的画在总画作中超过三分之一。如《月儿弯弯》《牧童短笛》等,都是取材于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罗国士多次回到家乡采风,创作出《神农架奇观》《武当胜景》《房县野人谷奇观》等大幅山水画,既是他一生山水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深怀故乡情结的美好展示。
他回忆,一次在日本办画展,对方邀请他画画,他一提起笔就不假思索地画神农架。“日本友人看了,一边连连说好,一边要我告诉他们,到神农架旅游怎么走。”
浓浓桑梓情,难改是乡音。罗老生前曾多次接受十堰晚报记者采访,一口浓郁房县口音时时流露出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十堰是我艺术创作的根,因为那里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我熟悉那里的一切,我的感情系在家乡。”
回报家乡 多次捐赠书画精品
几十年来,罗国士的书画作品备受市场青睐。虽然经常游走在全国各地,也在世界各地举办了巡回画展,但他表示把作品捐赠给家乡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心愿。
“无论在哪里,有些作品始终是非卖品。这些作品在用来开展览、出画册之外,我就只有一个目的,把好画留下,把这些画带回来,留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因此,只要家乡人民有需要,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应允。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应邀在武当山待了一个月,之后创作出一幅30米的武当山长卷,赠送给当地。2001年春节,他回到房县,畅游了野人谷。回西安后,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他创作出《房县野人谷奇观》。他把这幅长2.3米、宽1.7米的山水画赠送给家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感恩之情。
2005年,十堰晚报创刊10周年,特意邀请罗国士作画。他欣然提笔,画了一幅《雄鸡报晓》,祝贺十堰晚报“越办越好”;2007年7月,罗国士又为十堰晚报名人馆题词“与时俱进”。2009年11月,罗国士将自己创作的《神农架消暑洞》《武当全景》(长卷)等20幅书画精品无偿捐赠给十堰市美术馆。
2017年2月14日,已经88岁高龄的罗国士专程返乡参加房县罗国士艺术博物馆奠基仪式,将早年创作的130余幅作品、100余件藏品,以及30余幅名人字画悉数捐给家乡,以报答故乡的养育之恩。“艺术是人民的,我是人民培养出来的,所以要归还人民!”说完这句话,罗老已是热泪盈眶,在场的群众无不为之动容,并报以热烈的、长时间的掌声。(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 文/ 记者 韩玉砚 图/记者 张建波 编发:幻影)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