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269|回复: 2

[自然风光] 读懂“社群”,你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小“流量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9-20 06: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社群效应


社群和流量经济的兴起,是互联网进入到"下半场"的标志,告别过去的"流量红利"时代,平台的发展由"野蛮长大"转变为"精耕细作",以前,用户蜂拥而至,如今,考验我们的是用户获取能力、转化能力和服务能力,不具备这三种能力的,要么门可罗雀、经营惨淡,要么被扫地出门,无力反弹。

流量红利确实不复存在,但并不代表流量消失,隐形红利依旧存在,只是我们需要突破传统获客手段,采取全新的方式去获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社群经济"诞生了,通过社群的凝聚力和个体影响力连接商品和用户,成为一种低成本和快速变现的手段。

那么,社群到底是什么?如何经营社群以获得自己的"流量池",大平台经营社群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个体,我应该如何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流量池"?成为众多个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流量黑洞、社群不群和个体价值三个角度解读"个体社群"的话题。

01

流量黑洞

4月10日21点整,天文学家公布了第一张宇宙黑洞照片,黑洞巨大的质量产生强大的引力,"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视界中逃脱的天体"。

现在每个个体身处于流量黑洞之中。为了获取流量,有实力的平台方、商家或者个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百度前几日召开"AI开发者大会",到场上千人;西单大悦城经常性举办大型活动,吸引众多家庭亲子参与;张杰南京演唱会,近4万观众到场。把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放在一起,我们发现,一个个精心策划的活动,实际就是一个个流量黑洞,区别就是黑洞质量的大小而已,目的都是为了获取用户。
吞噬万物的黑洞


形成流量黑洞产生吸引力,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就是建立关联性,用户为何被你的黑洞所吸引?在商业活动中,失败的策划不在少数,问题在于你的商业活动与用户并没有强关联。

流量黑洞与宇宙黑洞不同,后者是天然具备摧枯拉朽的宇宙之力,就如灭霸一个响指,万物瞬间被黑洞吞噬,流量黑洞的质量来自于与用户的强关联,关联越强,质量越大,对用户的吸引力就越大。

比如为什么苹果的新品发布会万众瞩目,在于苹果经过多年的经营,和果粉产生了强关联,全球千万人熬夜观看了最新发布的新品后,又有百万人下单预定了iPhone,从用户转化为流量,实现了变现,这个"流量黑洞"方式,苹果从第一代iPhone起就开始玩,已经赚的钵满盆满。

正因为有苹果这样成功的"吸流"案例,其它手机厂商照葫芦画瓢,效果也是非常好。

不仅仅通过大型市场活动的方式形成"流量黑洞",有影响力的品牌本身具备"流量黑洞"效应,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人们对信任的品牌具有消费倾向性,比如买奶糖首选大白兔、买咖啡喜欢星巴克、买机票上携程、做自媒体选择今日头条等等。品牌做大了,会自然形成"流量黑洞",品牌不用花一分钱,用户也会主动上门消费,老字号能生存百年,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流量黑洞"是可以存在的,个体怎么办?小的商家或品牌怎么办?难道只有看热闹的份?我没有实力形成"流量黑洞"怎么办?

综合本节所述:上面讲到的"强关联"既是形成"流量黑洞"的关键,也是实力偏弱的个体、商家和品牌的解决之道。只要建立"强关联",你就有机会形成"流量黑洞",只是物理质量不大,不妨称之为"社群",于是,互联网下半场的"社群经济"诞生了。

02

社群不群

既然社群是物理质量不大的"流量黑洞",则具备了可控性和灵活的特点,面向的人群并不庞大,而且容易管理,这就决定了社群的一个鲜明特征:"个性化"和"人格化"。

个性化和人格化的社群,自古有之,比如古代的氏族社会,其实就是同宗同祖的,有血脉关联性的家族组成的一个个氏族,到近代就更多了,各种读书会、爱国组织等都是在某个认同点上形成了强关联的社群效应。

所以,社群并不是当前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它自始至终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在互联网经济的刺激下,把传统的社群激活,成为了流量的爆发点。
社群一触即发


一个典型的激活者是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公众号,每天早上六点准时群发的一段录音,说的是一些关于事物的认知,吸粉200万以上,那时,收听罗辑思维的语音成了很多人上厕所的习惯动作。通过一段录音,和200万听众产生强关联,一个不大不小的"流量黑洞"形成了,一个人格化的社群形成了,后来,罗振宇以此为基础,通过"得到"APP,成功实现了流量变现。

网红也是个典型的社群效应,微博、抖音和快手等平台诞生了大量网红,一开始的网红基地是微博,大多是以年轻貌美女子为主,像张大奕就是发端于微博,成就于网红电商,后来短视频发力,在抖音和快手上出现了极具个性化的网红,其中部分通过千万粉丝成功转型电商,也有的如昙花一现,浙江西塘的魔性揽客小哥就是个例子。

所谓社群效应并不是如揽客小哥那样通过非常规的手法迅速获得粉丝关注,判断是否具备社群效应的方法是看是否有强关联,如潮起潮落般的社群是一种弱关联,并不具备价值。

同样的道理放到线下,之前一农村男孩酷似马云而成为网红,一经纪公司把小马云带出农村进行炒作,结果也是无功而返,可惜的是破坏了小男孩的正常长大,这件事的问题除了社会道德被拷问,核心还在于强行把小马云和马云建立强关联,实际上是一种弱关联,小马云和马云没有任何关联,只是长得有点像而已。

综合本节所述:社群不群,社群不是大众化,而是人格化、个性化,判断社群的价值在于强关联,而不是弱关联,社群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形成社群效应,社群效应的本质是产生流量黑洞。

03

个体激活

为便于理解,我们把实力较弱的实体店、商家、企业和个人统称为"个体",在了解了流量黑洞的概念和社群的特征后,个体究竟如何激活?

激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自激活;二是被激活。

自激活就是通过自己的力量激活社群,形成流量黑洞效应。自激活对个体能力的要求较高,因为社群具有个性化和人格化,个体的人格化体现在情感、标签、共鸣、同理心等要素上,也就是说个体的社群不能过于商业化,需要有人格作为情感联络基础。

比如自媒体大V年糕妈妈,在公众号和头条,坐拥400万粉丝以上,年糕妈妈的创始人在创办公号之前是在家带孩子,闲来无事在妈妈群里分享育儿经验,因为文笔文风都很好,深受妈妈们的喜爱和转发,于是自建公号开始运营自媒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育儿社群,通过分享育儿优质内容和百万妈妈产生了强关联,形成了流量黑洞,进而变现。
头条里活跃着各种人格化圈子


另外,像头条号的"圈子"、微信的"建群"、QQ的"QQ群"等都是自激活的最佳方式。

对于那些已有企业或实体店的个体而言,要自激活社群,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人格化,进而与用户产生强关联,这是形成社群效应前的重要基础。

被激活就是弱化自己的力量,被用户的需求激活,也同样形成流量黑洞效应。对于个体运营能力不足,但所经营的行业对流量具备天然的吸引力,此时可以弱化个体的力量,强化所经营行业的吸引力。被激活的方式重心在于把服务和产品人格化。

举个包子铺的例子。在老麦小区门口有个包子铺,每天早上生意特别好,一来小区周边就它一个包子铺,二来它的包子特别好吃,包子铺自开张那天起,没有做任何推广,客流就源源不断,开的时间长了,周边小区也知道了这里的包子好吃,也都被吸引过来,客源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

这是社群被激活的典型案例,对于这家包子铺而言,需要人格化和个性化的是它的服务和包子,而不是老板个人,文化水平不高的老板并不知道什么叫社群,但他知道只有靠好的服务和好吃的包子才能吸引客人,于是把重心放在服务和产品上,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包子铺形成了一个被用户需求激活的流量黑洞。

综合本节所述:个体激活的方式分为自激活和被激活,个体通过努力可以激活符合自己人格的社群,同样个体也可以激活符合服务和产品人格化的社群。
互联网让我们的关联从弱变强


尾声:

读懂社群,你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小"流量池",确实如此,符合个体人格化和个性化的社群组建起来了,自然会形成流量黑洞效应,进而发挥社群流量的价值,无论是商用还是爱好,社群就是一个统一人格和个性的群体,通过强关联,有统一需求的、有共同爱好的、相互认可的个体关联在一起,形成一股社群力量,这股力量不一定能排山倒海,但能帮助我们个体的长大,和解决困扰已久的流量危机。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9-20 06: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懂社群,你也可以拥有自己的小"流量池",确实如此,符合个体人格化和个性化的社群组建起来了,自然会形成流量黑洞效应,进而发挥社群流量的价值,无论是商用还是爱好,社群就是一个统一人格和个性的群体,通过强关联,有统一需求的、有共同爱好的、相互认可的个体关联在一起,形成一股社群力量,这股力量不一定能排山倒海,但能帮助我们个体的长大,和解决困扰已久的流量危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9-20 06: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社群是建立强关联,这点我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