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433|回复: 0

公安模范·河北榜样 | 张莉英:“我就是百姓的办事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9 12: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莉英生得一张满月脸,笑容不只挂在脸上还闪烁在眉眼中,让人一见就产生“邻家姐姐”般的亲切感。这位正定县公安局户政管理大队大队长身上有着一长串的荣誉:河北省十大调解标兵、河北省十佳派出所所长、2020全省公安机关“标兵个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多次被评为正定县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
“警察这个职业给我提供了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我就是百姓的办事员,要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她说。

“飞来的媳妇”有了户口

曾经的湖北姑娘、现在的正定媳妇小曾,庆幸自己遇到“好心的警察大姐”张莉英,解决了困扰自己17年的老难题。
17年前的小曾,和正定青年老杨因为爱好写作成为笔友,在书信往来中产生爱情。老杨因小儿麻痹后遗症需要拄拐,又比小曾大10岁,父母反对他们谈恋爱,但小曾执意要嫁老杨,和家人“决裂”,揣着一张身份证就投奔爱情而来。他们生活在正定“樱花小镇”片区,靠着土地出让金,也是衣食无忧。这些年间,派出所民警多次提醒小曾回老家湖北汉寿县把户籍迁过来,但由于她跟家里人断绝了来往,不愿意回去补办相关手续,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拖了下来。
去年10月间,小曾突然接连高烧不退,到医院看病,她能拿出的身份证明就是一张已经作废的一代身份证。别说享受不了医保,就连住院手续都办不了。
这下,两口子真急了。老杨找到辖区派出所,派出所把这个情况报给了县局人口管理大队大队长张莉英。“户口的事肯定能解决,先让人看病要紧!”张莉英和派出所、村委会都帮忙协调,小曾在医院顺利地开始了治疗。
张莉英通过公安网与湖北省汉寿县警方取得联系,确认小曾离开老家第6个年头时,她的户籍因“无法核实身份”被注销。曾孟华要恢复户籍,唯一的方法就是她回原籍办理。可她有病,不能长途奔波。
2022年2月,河北省公安厅根据公安部部署,开展“无户口专项行动”。张莉英看到了政策空间,当即安排辖区派出所民警到小曾住所,跟她说明需要准备的材料信息。
在最短的时间内,张莉英和同事们完成了相关材料的准备,完成了与湖北汉寿县警方的网上交流,完成了户籍信息的审核和落户登记。
3月28日,张莉英把小曾的户口本送到了她手中。捧着户口本,小曾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来……她终于可以像其他人一样享受医保政策了。



精神障碍的流浪乞讨人员有了“身份”

张莉英就是一个喜欢为老百姓“办事”的人。有惠民政策,一定落实好;没有明确政策时,想方设法也要解决难题。
2020年2月,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正定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民警在街面巡逻时,发现一名智障乞讨人员在路边流浪;不久,中心派出所民警在某村巡逻时,又发现一名智障乞讨人员……在正定县公安局每天例行召开的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上,参会人员接连听到此类情况通报,心头都异常沉重。
会上,作为户政管理大队大队长的张莉英明确表态:“疫情防控、社会管理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人,这些流浪的人最需要社会的关心关爱,我们一定要为他们找家!”
“沟通的过程非常艰难!”张莉英回忆说,“有的什么也说不清,有的看上去50岁了,却说自己只有20岁,而且大多数都没有文化,不认识字……”
寻亲的过程更是异常艰难。他们为每一名在正定县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抽血比对,直到4月8日,寻亲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张莉英和同事们终于比对到一名流浪乞讨人员的关联信息:高小军(化名),山西省岚县人。还有一名流浪乞讨人员,也基本确定了其身份:刘飞燕(化名),山西阳泉人。
张莉英通过山西省公安机关户籍部门,几经周折,与高小军和刘飞燕的家属取得了联系。很快,他们的家人来到正定,接走了自己的亲人。
但仍有5名有精神障碍的流浪乞讨人员无法确定身份。
“没有找到家的,我们能不能按照政策,给他们在正定安个‘家’,把他们管起来呢?”张莉英的建议,得到了正定县公安局党委的认可和支持。
2020年4月13日下午,正定县公安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以及公安部、河北省公安厅的相关规定,把警方调查报告、民政民政证明、医院疾病证明等组成案卷,为5名有精神障碍的流浪乞讨人员办理了户口、身份证。这些人被安置在石家庄市一家精神病人托养院,生活有了着落。



“警察来自百姓,应该把爱护百姓当成习惯。”

张莉英出生在工人家庭,父亲在水利部门工作,一年有大半时间去野外勘测,她从小跟姥姥在农村长大,浸润着乡土乡情。1995年从河北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她大部分时间在农村派出所工作。农村派出所经常面对的是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儿,但有些事,听上去小,却经常难住群众,成了他们很难逾越的“坎儿”。
2004年,诸福屯乡的18岁小伙梁增奎在报名参军的时候,发现在派出所的户籍系统里,叫“梁增奎”的人已经45岁了;而自己的身份证号,显示主人叫“梁增筌”——怀疑是录入系统时,“奎”被打成了“筌”字。
全国户籍电子化管理是从2000年开始的,之前完全是手写的纸质档案。由于录入时参与人员很多,有大学生也有村干部,有写错的,有人名和出生年月弄混的。时任户籍警的张莉英为了不影响年轻人参军,找村干部调查后履行相关手续,改正了“梁增奎”和“梁增筌”的身份信息。
这个事提醒了张莉英。她主动找到所长,主动请缨要深入辖区各个村庄,进一步确认村民户籍的登记信息。
“这是一件工作量极大,信息量极浩繁的工作。当时,有的同事说我傻,这个活儿别人躲还躲不及,你非要硬顶。”多年之后,张莉英对于当年的举动记忆犹新。
那一年,从8月到年底,整整5个月,张莉英一个人、一台电脑、一辆自行车,走遍了诸福屯镇10个村委会。每天从核实纸质户籍档案开始,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逐人逐项核实印证。“不夸张地说,哪天都得改十几个甚至上百个错误信息。”张莉英说,“这项工作干得辛苦,但是关系到土地承包、上大学、当兵、结婚等很多事项,累一点更有意义。”就这样,她辖区内7062户、32080居民的身份信息都得到了一一核准。
她展现出的敬业精神和负责态度,令她脱颖而出。2007年12月,35岁的张莉英担任了曲阳桥派出所所长。
公安机关几乎是“男人的天下”,总是笑眯眯的张莉英,做起群众工作来反而更有亲和力。
履新以后,张莉英接触的第一位信访群众是60多岁的栗某芳大娘,她丈夫去世,无儿无女,就靠着几亩薄田度日。几年前,村委会为了帮她过活,经过协商把原来的4亩贫瘠地,换了3亩水浇地。没想到两年后,栗大娘的那片薄地被征用,她觉得吃了亏,非要村委会再给她补一亩地,为此多次信访。
为了解决栗大娘的问题,张莉英只要有空就会过去坐一坐,聊一聊。一次,滂沱大雨把张莉英留在了栗大娘家里。不大一会儿,她看到雨水倒灌进屋里,她一边跟着大娘把一件件怕湿的物件往椅子、柜子上拿,一边听大娘抱怨:“四周边的房子都翻盖了,地基垫高了,我这儿就跟在坑里一样,一下大雨,屋里就进水。我跟村里闹着多要地,就是想攒点钱,把房翻盖一下。”
大雨还没有停歇,张莉英就急火火地来到村委会找村支部书记。当她把栗大娘上访的潜在原因、住房地势低洼的现实困境一一说清楚,村委会干部立即开会,当着她的面作出决定:首先为栗大娘解决旧房改造资金,另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每年给她发放救助金1200元。
自打那时候开始,栗新会大娘就“认准”了张莉英:“她总是笑着跟我说话,说话的时候从来不大声。最主要的是,她把俺当亲人,真给办事儿。俺想起她就觉得很亲!”
“十多年了,栗大娘还经常给我捎她种的黄瓜、腌的咸菜和炸的肉丸子。”张莉英说,“老人送的东西我都收下了,每次也都回赠一些水果,她也不客气。因为,我们互赠的东西里,寄托了深沉的情感。”
张莉英说的一句话很有分量:“你为老百姓办一件好事,他会记你一辈子。你让老百姓失望了,他也记你一辈子。而且,老百姓记你的好和不好,都会记到党和政府的身上。警察可以给老百姓办很多事儿,而且要养成给老百姓办事儿解决困难的习惯,时间长了,习惯就成了自然而然的行动了。”

2022年5月,“张莉英调解室”在正定县网红景点南城门附近的生民街挂牌,她又将开始书写为群众定纷止争的新故事。
采写:谌 璐编辑:戈丽菲
责编:张伟娜审核:张建林监制:杨江龙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