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094|回复: 0

[时政热点] 武当山还有这么多的名称,个个都很神奇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3-12 16: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杨正林 编审@秦楚刊号


武当山还有许多个称谓,个个都很神奇!
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域内,东连古城襄樊,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西靠秦岭余脉,北临丹江口水库,长江南绕,汉水北回。武当山方圆八百里,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十石、九井、三潭,形成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明永乐年间,成祖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三十万军民,历时十三年,耗江南九省钱粮贡赋,沿一百四十华里“神道”,在峰岭涧壑之间建成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九宫九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三十三处建筑群。因其建筑技术精湛,布局独特巧妙,堪称古建筑史上的奇迹,被誉为“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北宗少林、南尊武当”,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堪称“国宝”。武当山以独特神奇的仙山胜境,宏伟玄妙的古代建筑,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外柔内刚的武当武术闻名海内外。
关于武当山的称谓,古时已有不少,如《读史方舆纪要產湖广襄阳府。均州》日:“武当山,本名仙室山、一名太岳山、一名太和山,又名参上山亦名谢罗山。”这些名称似乎都与古人山岳崇拜的观念和道教信仰有关。今人曾对武当山的名称、别名、封号等等各种称谓作过统计,达六十余种之多。在此,我们仅就主要称谓之由来作一简述。
武当山宋代以前有关记载武当山的文献不多见,最早所见有《后汉书》,书中载:朱穆隐居于武当山。《汉书。地理志》:武当县因山得名。那么,武当山名是怎样来的呢?说法有多种:一种说法认为与战争有关。清朝人王概在《大岳太和山纪略》中提出,武当山从地理位置上看,在春秋战国时是楚、秦、韩三国交界处;从战略位置上看,这里山高壑深,地势险要,又兼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武当山名的由来,与历史上兵家以武当山为屏障抵挡外力有关。据初步统计,春秋战国时,在武当山一带发生的战事或与战事有关的事件有二十多起。武当者,武力阻挡也。上古时,有“当”字而无“挡”字,那时的“挡”字的意义由“当”字表示。以事名山,故为武当山。
另有说法认为与真武神有关。道家认为,武当山为真武得道飞升之地。真武,本名玄武,乃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其形象为龟蛇合体,与青龙、白虎、朱雀等分别为四方护卫神之一。我国古代还把北方的真武当成水神,而把南方的太和山(即武当山)当作真武的大本营。北宋帝自称是以“火德之盛兆”得天下,古人相信“水在火上,天下济济”,因此北宋室对水神“真武”推崇备至。宋真宗年间,为避圣祖赵玄朗的名讳,改を武为真武,并册封其为“真武帝君”。由于宋元明三朝皆视“真武”为王朝的保护神,真武神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镇守北方,威武勇猛,法力无边的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关于真武大帝的身世,道书中说:昔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后,梦而吞日,乃觉怀孕。经十四个月,于开元年甲辰之岁三月三日午时,生下一个小王子。王子长大后,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遂成真武大帝。北宋帝十分尊崇真武修炼成仙的太和山,并将山名改为武当山。《太和山志》日:“非真武不足当之”,其意为只有真武オ当得起这座仙山。
还有说法认为与古地名的字音相近或假借有关。王家佑认为,武当与古地名巫山、丹水有关,“武当”音近“巫丹”,因此其与巫山、丹水等古地名有着某些关联。
仙室山《明一统志》日:“武当山,初名仙至山”。《水经注。沔水》记载:“(武当山)山形特分异与众岳,峰首状博山香炉,婷婷远出,药食延乎者萃焉”。南朝陶弘景《王匮记》:“(武当山)形,用北长,高大有神灵,栖凭之者甚多”。武当山一向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因此,成为历代道教修身善性之所。故称“仙室山”。
太和山《水经注。沔水》载:“武当山一日太和山”。可见,太和山的名称在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了。据元代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序》“(武当山)先名太和,中古之时天地定位,应翼轸角亢分野。玄帝升真之后,故日‘非玄武不足以当之’,因此名焉”。武当山之所以被称之为太和山,据说是因为该山生成极早,即道经所谓“自有太极,便生此山”。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交会,冲和而生太和之精气。故该山既使万物生长蕃盛,也为道家提供绝妙的修炼场所。“太和”ー词,早在《周易》中就已出现。《周易。乾卦。彖辞》:“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意即为:在天道的运行下,事物各得其所,保持完美的和谐,如此才能顺利发展。
谢罗山《水经注读史方舆纪要》《荆州图副记南雍州记》等等古文献载:晋朝,有个叫谢允的人,字道通,籍历阳(今安徽和县),自称谢罗。少英毅,曾任罗邑宰,博览群书,尤精道学,政事廉能,有循世脱尘之意。晋太康中(公元258年左右),辞官人道。西上武当山,结茅石室,不数年,相传得冲寂之妙,能飞行绝壁,后羽化。故武当山亦名谢罗山。
大岳太和山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朱棣颁旨:“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又名大岳。今名大岳太和山…钦此。”该旨的更名,将武当山的社会地位升格为“大岳”,一举超过了“五岳”,凌驾于泰山、华山、衡山、恒山与嵩山之上,成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天下第一名山。朱棣之举何为?朱棣是以藩王出身发动“靖难之役”而夺得侄子的位置的。为了使这种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行为名正言顺,天下归心,他所推出的理论依据之一便是权神授,他是得到了武当真武大帝的阴佑而坐天下的。在功成即位后,朱棣大兴土木,“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修武当是为了酬谢神灵,巩固统治。他把真武钦定为室的主要保护神,这些措施为武当山道教的鼎盛拉开序幕。以后明朝诸帝一直把武当山作为朝廷祈福灾的朝廷家庙,扶持武当山道教,加封武当山,扩建宫观,使其成了“天下第一山”,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其政治地位,众名山不可同日而语。
玄岳太和山该名为明朝世宗于嘉靖三十二任(公元1553年)尊封于武当山。明代封建王朝对武当山极为重视。到嘉靖时尊其为“治世玄岳”,意为用武当山道教及祀奉的真武神来治理天下。“玄”在此指道教,也可指为玄武(即真武神)。明世宗亲书“治世玄岳”四个大字,后来被石刻镶嵌于武当山玄岳门正中上方。玄岳门,也成为“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
参上山《水经注》元和郡县志读史方舆纪要》等文献均有,武当山一名参上山的记载。就其由来,一般注释为,武当山山势奇特,一峰挺拔,众峰稽首,形恭参拜,故又名“参上山”。
老爷山在民间有称真武大帝等神为老爷、祖师爷的习惯。该名多为湖北、河南等地的民间信士对武当山的惯称。
南顶山是相对地处河南省境内辉县的“北顶山”与武当山在地理上形成遥相响应之势而得名。
以上所述,大致可知,武当山初名仙室山,汉朝时就有了武当山之名,晋朝又出现谢罗山名,南北朝时出现了太和山名,北宋又改称武当山并附会真武之说,明朝时改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明清时多称太和山(明清所编几部《武当山志》,都冠以“大岳太和山”名),但在明清的民间则惯称武当山为老爷山等等。(备注:本文参考文献:湖北地名、武当山志等等。文海浩瀚,史资繁众,若有文字错讹、出处舛漏,烦请私信斧正,凡此不胜感激!———秦楚刊号)
请加关注@秦楚刊号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谢谢!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