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657|回复: 0

33年后,世界最美城市看十堰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59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21-4-15 12: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3年后,世界最美城市看十堰-1.jpg


飞行器从头上呼啸而过,中央商务区大厦立体投影播放着广告;坐着无人驾驶汽车回家,还会摸摸那只摇头摆尾的机械狗。

这可能是2049年的城市生活,但你无法确定是哪座城市。知名建筑师库哈斯提出过“广谱城市”这个概念,认为全球化城市正变得毫无特征。那么,30多年之后,十堰是否会陷入千城一面的尴尬境地?

答案是否定的。“面向未来,十堰的城镇建设将对自然山水保持尊重。能在城区看见好山好水好人文,能在全域景区感受到‘天人合一’,那你肯定是来十堰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上海分院规划师姜秋全说。

姜秋全是《十堰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项目的负责人。在他看来,保住城市文脉,让城市有温情和温度,只是《规划》的一个应有之义,2049年十堰城市目标与愿景是建设生态十堰、人文十堰、新经济十堰,力争将十堰建设成为一个更加生态的山水环境、更富魅力的人文空间、更加开放的新经济载体、更富品质的宜居生活,具有独特地域个性和较大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家园。

生态、人文、新经济

2015年初,十堰启动2049远景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中规院)上海分院负责编制。一年多来,中规院上海分院携手同济大学、南京大学规划设计人员,立足国际国内形势,从十堰实际出发,密集调研、深入研究,形成初步设计方案。2015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规划修改完善提出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规划编制团队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进一步完善规划,形成了初步成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市规划局副局长邓念超认为十堰制作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十分必要,个人、家庭需要规划,城市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方向,找到发展路线,明白每一天、每一年应该做什么了,才不会恐慌和焦虑。

“近忧”已经摆在了十堰的面前。从区域层面看,十堰虽然承担国家生态战略高地的责任,但区域发展格局中地位日益边缘化;从产业层面看,以汽车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瓶颈,旅游等新兴产业还未形成顶级品牌,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从民生层面看,十堰面临生态保护和脱贫困难的矛盾,面临“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的困境。

新常态下许多国家和城市纷纷寻求转型发展机会,一些特大城市如武汉、长沙、成都等纷纷开始编制2049远景发展战略,核心目标是要用一个更长远的价值观来指导现在的行动。现阶段面临各项挑战的十堰需要长远的价值观来指导现在的行动,2049远景发展战略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姜秋全说,和国内外城市作比较,十堰最关键的优势是文化和生态。十堰的未来像底特律那样不现实,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武汉。住建部正在做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十百千镇”的目标,要建立城市群。美国有十大城市群,撑起了全域经济发展,未来中国也会有城市群,由此构建中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这里面囊括着100个左右的区域中心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一类是用经济规模来带动区域,另一类则是在文化和旅游上有独特魅力。十堰的未来就是后者,依托武当山、丹江口库区的资源,形成地区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

对十堰来说,优势在文化和自然,劣势在于交通。这和十七、十八世纪的瑞士很像,彼时瑞士受限于交通,农业和工业发展滞后于平原地区。但当生态和文化价值搭配上交通可达性后,就产生了聚变效应。当欧洲铁路打通阿尔卑斯山后,瑞士的地理城市凸显。十堰处于中国“鸡心”位置,如果在航空、高铁网络化时代来临后,也会产生聚变效应。

武当山、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让十堰旅游发展不可限量,会展经济、生态型服务职能的潜力也很大。所以,十堰的未来发展路径和瑞士很像,不是靠规模经济谋求自己的地位,而是靠自己特色、文化影响力谋求自己的区域地位。

在制作《规划》的智囊团队看来,“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是十堰发展的首要原则,经过多年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十堰已经成为一个山清水秀的生态高地。如何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使十堰市民未来享有更富裕的生活水平、更舒适的城市环境,如何使十堰城市生态人文魅力在区域中享有更高的影响力,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想目标,是本轮2049远景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生态、人文、新经济”则是战略的关键词。

放眼全球,无论是世界公园与钟表王国之称的瑞士,还是光耀亚洲的北方明珠日本北海道,抑或是位于美国国家公园门户的盐湖城,生态文明地区的绿色崛起无一例外都强调了生态保护、人文传承和新经济培育。

未来十堰将突出“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一大片,做美一中片,建好一小片”的生态建设策略。

《规划》提出的时间表是,2020年,十堰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至2030年,发展成为国家生态名城;至2049年,发展成为国际交流目的地。

复兴时代的十堰使命

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区、水源区、汽车产业区和道教文化区,十堰的远景目标与国家的整体发展趋势及其对十堰的要求紧密结合。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家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两个百年”发展目标的指引下,未来的三十年,是一个更加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是一个中华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是一个我国积极迈向世界制造强国的时代。对十堰来说,应当积极融入国家的整体发展格局与发展趋势中,承担起在生态、文化、产业方面的国家使命与责任。

依据《规划》,依托“两个百年”,面向未来,十堰将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文化彰显战略、产业升级战略、人口集聚战略、交通开放战略、空间分层战略。

姜秋全说,在上一轮沿海城市发展战略中,内陆城市的历史地位是在逐渐下降的,十堰的历史地位在“三线建设”之后是逐渐下降。面临的问题是人口外流,产业发展可能找不到新动力,交通又可能会被边缘化,城市扩张存在瓶颈,高端服务拼不过特大城市,低端服务成本比不过县城。

但把视野放在几十年后,放在国家和区域的层面,十堰在未来有很多机遇。国家战略开始转变,不仅强调外向经济,还强调内外并举,强调长江经济带转移。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内陆城市大有可为。人口流动也在发展转变,比如年轻人逃离北上广,人口回流在慢慢加速,在交通区位上,十堰也得到了一些转变,比如高铁开始网络化,十堰武西高铁也将开通。机场也开始均衡化,交通区位和可达性也让城市赢来机遇。更重要的一点,对十堰来说,发展模式也在转变。以前的生态叫沉默的生态,生态资源难以变现。未来,文化、生态资源价值正在凸显,未来生态财富变现变得容易。

放在国家的“两个百年”大环境来看,十堰应该承担什么职责呢?首先,十堰有文化资源,武当山文化资源是世界级的,这种道教文化资源能够代表中华文化。“30年后,流行的可能不是美国的流水线文化、快餐文化,不是美国文化在起主导作用,如果说中国文化也有一席之地的话,那么十堰的武当山肯定是世界级的武当山。”姜秋全说。此外,十堰还有库区清水永续北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等使命。这些都是《规划》的立足点。

此外,从区域发展看,十堰为实现链接两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基地、两中心”、构建国际旅游圈枢纽的发展蓝图,基于地域临近、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基础设施相互衔接、政策相互协调的原则,将会构筑“襄十宜”长大三角,成为湖北省西部地区重要的组合城镇群,与襄阳、宜昌功能错位,打造核心竞争力,从而支撑鄂西地区发展。

十堰没有理由妄自菲薄

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式下,2049规划能否顺利完成?“规划不是遥不可及,更不是画饼充饥,十堰没有理由妄自菲薄。”邓念超认为,经济发展不可能直线上升和下降,经济发展总体来说是螺旋式上升,未来并没有经济衰退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中国依旧有人口优势,离发达国家还有距离,上升空间还很大。在大发展格局下,十堰按既定路线前行,规划成真并不难。

姜秋全说,规划制作团队充分论证了《规划》的可行性,比如在脱贫问题上,必须要让一部分人通过教育和产业脱贫,培育更多有一技之长的人。团队从2049年的视角上思考,再在近期、中期规划中预留一定的职教园区,以此支撑十堰市区的产业升级,并且能够支撑十堰乡村人口的脱贫。“这些规划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是连环和相匹配的。”

“再比如说,十堰中心城区的张湾区车城路、车城西路两侧的老厂、房子,在城市‘退二进三’的过程中,这些老厂区和老房子该怎么办?未来是搞开发、居住吗,一部分可能是要搞,另外一部分则要彰显十堰的汽车文化,十堰存在汽车文化没有彰显的场所,看不到汽车文化,这并非建两个汽车博物馆就能解决。”在姜秋全看来,彰显汽车文化,站在2049年的远景战略规划上来看,最应该开展的工作是划定一个历史街区。把十堰的工业遗址、遗存部分留下来以后,再做一些功能改造。对十堰未来发展来说,这些规划都是可操作、很必要的。

在邓念超看来,实现《规划》最核心的动力是“坚持”,规划有了,十堰需要一批执行者,没执行力是不行的。比如工业要关注产业形势,旅游要营造环境,农产品要打造品牌,提高附加值,更要持续了解国外的趋势。“规划是十堰350余万人的规划,你我都要以创业者的心态来干工作。世界每天在变化,我们要以创业者的心态跟上潮流,那么蓝图必定会成为现实。”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