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6796|回复: 0

疫情下的这堂“亲子课”你和“小神兽”都上好了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12-7 06: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上有段子说,一场疫情,全民成厨子,医护成战士,家长成老师,老师成了主播……只有孩子们,依然是“神兽”。连日来,记者分别采访了多个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大学学生的家庭。结果发现,过去的5个多月时间,是一个太不寻常的寒假。因为疫情,孩子们窝在家里,与父母“斗智斗勇”;因为疫情,孩子们暂时远离了各类兴趣班、辅导课;因为疫情,孩子们集体拿起手机、平板上起网课……

关于疫情下的孩子们,家长们有太多的话题。“不提学习母慈子孝,一提学习鸡飞狗跳”是很多家长吐槽的重点,而吐槽过后,享受难得的亲子时光又成了很多家长苦中作乐的动力。虽然部分初中、高中、大学生已经复课,但是如何拥抱家中的“神兽”,依然万千家庭探索的课题。

家有幼儿:照料“神兽”,苦中作乐

4岁的乐乐,被妈妈王女士称之为“神兽幼崽”。“讲理不听,打骂不得”,是王女士对乐乐的总结。

正常情况下,乐乐每天早上8点要被送往家附近的幼儿园,一直到下午放学再接回家中。让王女士没想到的是,春节前开始的寒假,一直到现在都没结束,并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早送晚接,倒也其乐融融,可现在一天24小时相处,我都快被整抑郁了。”王女士半开玩笑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

晚上不肯早睡,早上不愿早起,几乎成了乐乐现在固定的生物钟。幼儿园没有布置学习任务,一开始王女士还计划自己扮演老师角色,在家引导儿子完成适量的学习任务。陪着做游戏、一起读古诗、教着识字,可坚持不到一个月,王女士就失去了耐性。

“除了做游戏他能配合外,其他项目都坚持不了10分钟。一会儿要去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看动画片。”王女士说,在她看来,让孩子在家乖乖听话学习,简直比买彩票中大奖还要困难。忍无可忍的时候,王女士也会发脾气。每当这时,儿子哭得眼泪汪汪的模样又让她于心不忍。

王女士的老公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平时工作较忙,只有周末节假日才能抽出时间陪孩子。双方父母都年迈体弱,再加上担心老人过分溺爱孩子,王女士一直坚持自己带孩子。“本来打算等孩子上学了,我找个地方上班,现在看来这个计划还得延期。”王女士说。

不过24小时的陪伴,让王女士也享受到了亲子的乐趣。“除了学习以外的时候,孩子就是个天使。”王女士告诉记者,乐乐喜欢做手工,时不时拿厨房里的蔬菜做出“美食”“包包”等模样的小礼物送给自己。善于表达的乐乐,还会根据自己听到的故事,改编成新的版本讲给家人听。奶声奶气的语调,再加上憨态可掬的动作和表情,总能让大人开心一笑。

“别人家的小学生”:上课锻炼全都自己搞定

很多家长吐槽,表现好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采访中,记者还真找到了一位“别人家的孩子”。在家住东岳路的张先生看来,女儿在疫情期间的表现让他很欣慰。“听话、懂事、自理能力强,除了做饭,其他的事情基本上都能自己搞定。”张先生说。

张先生的女儿今年10岁,上小学4年级。因为工作原因,张先生和妻子每天早出晚归,再加上双方父母没住在一起,张先生的女儿每天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在家。“早上我们出门前把早饭做好,中午按时回去做午饭,其他的时间她都自己安排。”张先生说。

按照学校的教学进度,张先生的女儿每天都会准时坐在电脑前上网课,然后写作业。每周还有一个英语培训班的课程,她也是通过网课的方式完成。除了这些规定的学习和相关作业,张先生的女儿也看电视、玩游戏。“不过她的自律能力挺强,看电视有节制,平板电脑上的游戏也都是选择过的益智类游戏。”

十堰解封后,张先生给女儿买了一辆自行车。“天气好的时候,下午她会自己到楼下的小区里骑自行车,也都是在我们预先指定好的区域里进行的。”张先生说,随着时间推移,女儿已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节奏。一个人在家上课、写作业、看书、看电视。

对于女儿良好的表现,张先生表示,除了孩子听话外,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正确引导。通过父母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在习惯之后就能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应该保持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父母形象。

初中生家庭:上课学习只是换了种方式而已

“一开始有点不习惯,慢慢适应了也还好。现在,每天在家上课学习,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徐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初二。说起疫情期间跟儿子斗智斗勇的经过,徐先生认为“整体稳顺”,一切在可控范围之内。

每天早上6点50分,徐先生准时叫儿子起床。吃早餐、早读、开始上课,然后是午饭,下午接着上课学习。“每天要忙到晚上10点多,节奏跟在学校上课时基本差不多。”徐先生告诉记者,在家上网课也有好处,由于不用来回跑,孩子每天的午休时间会长一些。

拿着手机玩游戏,是很多孩子的共有“恶习”。徐先生的儿子也不例外,抽时间玩游戏被发现过好几次。为此,徐先生摔过两部手机,但摔了之后又买了新的。“孩子上课需要,也不能完全杜绝,让他完全与网络隔绝也不现实。”徐先生说。

为了帮儿子克服游戏瘾,徐先生给家里买了电脑,开通网络。同时,父子约法三章,上课期间不允许开手机。“我每天不定时拨打儿子的手机,如果发现上课期间开机,晚上少不了一顿训斥。”徐先生说,通过这种方式,孩子的自律能力逐渐加强。

徐先生和儿子已经养成了平等的朋友关系。“遇事推心置腹地讲道理,做错了训斥责骂少不了,但他从来不记仇。”徐先生说,刚开始上网课时,他担心孩子难以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习惯养成后,他发现孩子的适应能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对于另一个家庭来说,“神兽”就让家长苦恼万分。谢先生家的儿子同样读初二,曾经还是班干部。因为家庭原因给孩子转了学,后来又转回原来的学校。“成绩大幅下滑,学习积极性也没了,天天沉迷游戏。”谢先生说。

网课开始后,谢先生的儿子因为不专心上课,被老师“踢”出了班级QQ群。究其原因谢先生才知道,老师正在网络授课,儿子却在下面拿手机看其他的网络视频,视频发出的声音被老师听到,这才露馅。“老师恨铁不成钢,我也气得牙痒痒。”谢先生说,他不止一次跟孩子谈心,可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高中生家庭:孩子和家长互相感动着

在采访的多位高中生家庭中,疫情下的长时间相处让家长和孩子都多了一份感动。家长感动于孩子为高考拼搏的辛苦,孩子感动于家长在做后勤保障时的辛劳。

“5个多月从早到晚的相处,除了些许烦恼外,更多的是彼此拥抱的机会,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彼此。”张女士的儿子在城区读高二。本来一家人住在郧阳区,为了方便儿子上学,张女士在北京路租了一套房子,专门用来陪读。

张女士介绍,租房陪读的生活从儿子高一开始。那时候,孩子除了回家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学校。“他学习上的事,我根本搞不懂,说不上话。每天就是做饭、洗衣服等杂事,唯一的目的就是后勤保障,彼此之间的交流不多。”张女士说。

今年的疫情,让母子俩的关系更近了一步。网上授课开始后,张女士和儿子又住进租来的房子里。虽然儿子上课的时候在自己的房间里,但母子俩待在一起的时间比以前多了。“上课、写作业、做试卷,有时候还陪我出去买菜,估计是体会到了家长的辛劳和不易。”母子俩聊的话题也逐渐多了,学习、理想、生活,两人在不断的交流中了解和理解对方。

家住五堰的薛先生也有同感。以前,他找儿子说话都不一定能聊得起来,现在每天接触得多了,儿子竟然还在学习之余跟他聊足球、NBA等话题。“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大。以前,我总觉得上学读书,只要认真听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行了。现在,每天看儿子学习,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薛先生说,在进一步理解彼此之后,父子之间的相处也比以前融洽了。

“跟孩子平等相处,以前我不懂这个道理,总觉得孩子的事情,作为家长都应该过问,结果适得其反。他产生抵触心理,啥都不跟你说,甚至处处对着干。”薛先生说,疫情期间,儿子天天在眼皮子底下,他和妻子放心多了,不再过多干涉孩子的日常。

大学生家庭:“宅女”与父母的“频道”同步

疫情之下,无法返校开学的大学生们,成了标准的“宅男”“宅女”。对于这个称呼,大三在读的小于欣然接受。“天天在家里不出门,课程又比较少,追剧、跟同学朋友聊天,可不就是宅女形象嘛。”小于家住竹山县城,是一名医学专业的在读大学生。

“疫情刚开始那段时间,确实比较宅,在家没事干。不过现在好多了,每天能帮着爸妈做饭、干家务,严格说也不算宅。”小于是个乐天派,笑称再不开学自己要“抑郁”了,但实际上,她在家的生活过得很充实。

作为一名大学生,正常情况下,课程比初高中生少很多,疫情下的课程比以前更少。“如果情况正常,我现在要开始实习了,但目前学校还没有通知具体的实习安排,自己又不能独自找医院实习。”小于告诉记者,前几天通过网络参加了一门学校组织的期末考试,觉得少了一份“仪式感”。

从交通管制取消后,小于的父母每天准时上下班,白天家里就只剩下她一个人。在“颓废”了半个月后,小于觉得自己要做点什么,于是将生活又调整到了正常轨道上。她每天按时起床,上完必要的网课,自己看书、浏览新闻,再就是承担起家务,扫地拖地、买菜做饭。晚上一家人团聚,还能陪父母聊聊天。

“这几天小姑生病住院,做饭送饭的事我都承包了。总得体现一下大学生的觉悟啊,同时也分担一点家人的压力。”小于笑着告诉记者,为了照顾病患,她还学会了煲汤。如果不是疫情,自己也没有这样帮家里分担压力的机会。

与父母之间的相处,小于从最开始的“不在一个频道”升级到了“一家人和谐相处”。“跟父母之间有一定代沟,这是难免的,而彼此看不惯也是代沟造成的。学会填平代沟,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问题便不是问题了。”小于说。

“疫情也有双面性,为父母和孩子创造了更多了解彼此的机会。”小于的父亲于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对女儿的很多行为不理解,现在通过了解,自己也走进了下一代人的世界。打视频电话、刷抖音,甚至还跟女儿一起抱着电脑追剧看电影。

心理专家:正确引导方能和谐拥抱“神兽”

从来没有一个寒假如此之长,与家中的“神兽”相处,成了不少家长头疼的话题。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家长们的忧喜程度也各自不同。对于在疫情之下,如何跟家中“神兽”和谐拥抱这个话题,十堰罗淼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罗淼认为,正确引导是重点。

心理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界限的,哪怕是亲子之间。因此,家长与孩子之间很有必要形成一种平等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成,需要家长耐心引导。疫情来临,实际上是社会环境的一种变化,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

玩游戏导致的家庭问题比比皆是,但当今又是一个全民“读屏”的时代,让孩子完全杜绝手机和网络,不现实也不明智。在疫情之下,孩子们需要网络学习。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家长通过某种方式的监督,培养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但前提是在一个平等的前提下。父母一有空闲抱着手机刷抖音、玩游戏,却强制孩子远离手机和网络,这显然有失公允。

手机和电脑不是老虎,更不是怪物。家长要正确面对这个问题,更应该支持有利于孩子长大的APP和网络内容。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家长要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不可以为了满足孩子而过分溺爱;对于年纪大一点的孩子,要正确引导。“做个聪明的父母,一定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然后以朋友的身份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探讨,进而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引导。”罗淼说。

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疫情导致的超长假期,家长不应该对此过分焦虑,而是要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孩子,从而去引导和协助他们形成自律的好习惯。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