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4369|回复: 1

《家有儿女》夏东海的六条育儿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11-8 07: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十堰广播电台 远方 十堰柏和心理 曲鹞奇


《家有儿女》夏东海的六条育儿经-1.jpg








远方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小小肩膀大大书包,上呀上学堂……”

哼起这段小曲,估计很多90后都会想起那段被《家有儿女》支配的日子。

2005年开播的《家有儿女》,小时候看来只觉得搞笑,14年后重温才发现:

《家有儿女》不止是部喜剧,还是部值得反复学习的家庭教育片。

而剧里隐藏最深的“育儿专家”,就是夏东海。

“我现在胡编乱造,以后我怎么教育他们”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夏东海当真是这句话的亲身实践者。

作为一名儿童编剧导演,夏东海不止对待工作认真诚恳,还极为坚持原则。

有一集,制片人为了电视剧的利润,联系了电视台采访。

给夏东海提前准备的采访问题中,夸大了夏东海在美国的导演经历,谎称他曾经拒绝了美国好莱坞的导演邀请。

夏东海在孩子们面前,诚实地拒绝了电视台这样的夸大采访。

“我一直就教育他们,做人要诚实老实,该说什么就是什么,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如果我必须说假话才能导的话,我宁肯拒绝。“

教育,不仅是口头上说给孩子听,更是以身作则地做出示范。

曲鹞奇:孩子最本能学习方式之一就是模仿,我们在生活中总能看到一些妈妈给宝宝断奶后,还是用勺子给孩子喂辅食,孩子吸惯了乳头,忽然换了勺子,会有些不适应,于是母亲喂孩子时,对着孩子的脸,母亲先张开嘴,婴儿看着母亲也会下意识的张开嘴,母亲把事物送进孩子嘴里。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也就是说孩子在长大过程中,模仿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在电视剧中,夏东海就是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遇到此类的事情后应该如何处理。家长的一些言行被孩子习得到了,孩子还会把这些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内化”。内化就是把学习来的东西转成自己的东西。我记着我小时候,我母亲总是喜欢拖地板,一天可以拖两遍,已经到过度的程度了,我从小听的最多的话就是把拖把投一投、或者把脚抬一抬。一个记忆很深刻,一直在脑海里。 后来我成家了,我发现我对地板的脏也有些容忍不了,我对地板的整洁的要求可能超过我爱人,这就是一个模仿然后被内化的例子。

有的家长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可能不了解孩子是需要模仿的,有的家长自己在看电视,然后对屋里的孩子说:快写作业,写完拿来我检查。这个场景我们可能都经历过,但是在孩子的内心里就会想,你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为什么我还得写作业呢? 这种情况下,孩子就抠橡皮、扣手指、发呆。一个小时写两个字。

我家孩子以前也有这样的情况,于是我爱人想到一个办法,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大人不玩手机、不看电视。我爱人也拿着书本坐在一边备课,我在一边用电脑办公。 我女儿会看看我的电脑屏幕,一看我在处理文档、表格之类的,而不是在玩。她就知道大人也在学习和工作,她自己也只能开始写作业了。这时候作业写的很快,一般30分钟内能完成。


《家有儿女》夏东海的六条育儿经-2.jpg








远方:“一个孩子得不到尊重,她怎么会尊重别人”

对待每个孩子,夏东海总是给予信任和尊重。

小雪正处于青春期,遇事有自己的主意。

在饭桌上发呆,精神恍惚,反常行为引起家人关心。

刘梅从小雪的抽屉里翻出了照片、贺卡,误以为小雪早恋了。

夏东海知道后,制止了这一行为。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有时候,她不愿意被别人知道。一个孩子得不到尊重,她怎么会尊重别人呢?”

青春叛逆时期,孩子们都渴望有私人空间,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可很多家长会控制欲发作,越过隐私边界企图揭开孩子的所有秘密。

到头来,却激发了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更加封闭自己的想法和内心。

正如夏东海所言,尊重孩子,才会让孩子也学会尊重别人。

曲鹞奇:电视剧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是属于自己的,孩子的一举一动自己也理所应当知道,翻看孩子的日记、看孩子的微信记录,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空间等。

我曾接过一个咨询,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一直没恋爱过,也不知道怎么和异性交往。她的屋子被父母放满了属于父母的私人物品,例如衣服、和其他用具,她本来想给自己的屋子装个锁。但是父母不让,说如果装锁了,自己的东西就拿不着了。现在一个22岁的女孩,竟然没有一个可以上锁的私人空间。我们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父母的行为其实在心理学中叫做边界不清,孩子的屋子、日记、手机等都是孩子的个人用品,这些用品也是孩子自我边界的象征,如果家长总是在孩子不情愿的情况下去触碰孩子的物品。就相当于侵入孩子的内心边界。

一个孩子的内心边界感,就相当于一条国界线,如果其他国家总是不打招呼突破其边界,这就是侵入。一个人的边界就是这个人心理健康的防线,如果一个孩子的自我边界总是被父母侵入,这个孩子的内部防御就是脆弱的,当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在交际中很容易被别人侵入边界。这会对一个人的自我构成伤害,时间长了,甚至会引发抑郁症。

后来我让女孩的父母把自己的东西全部搬出女孩的屋子,进女儿的屋子要敲敲门,这个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女孩脆弱的边界感。


《家有儿女》夏东海的六条育儿经-3.jpg








远方:

,,“遇到挫折,一要镇定、二坚强、三团结”

小雪成绩优异,做事很少碰到挫折。

在策划一次演出活动时,小雪与同学没有合作沟通好,同学们陆续离去,夏东海适时地安慰小雪:

“遇到挫折一要镇定、二坚强、三团结。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乐观。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先去调整自己的情绪。”

孩子出现难题,有些家长总是条件反射地先责怪孩子,“怎么这么点事都处理不好”,“你看XXX家的孩子怎么没你的问题”。

身处问题中,孩子本身已经很焦虑自责,家长的质疑只会火上浇油。

及时关心孩子的状态,先疏导好孩子的负面情绪,积极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夏东海的教育金句对于孩子而言,很有指引作用。

曲鹞奇: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自恋, 这个自恋和平常我们说的那个自恋不一样,心理学的自恋是指,一个人在做事时,在主观上感受到的胜任这件事的能力。例如两个学历相同、性别相同、身体素质相同的人,一个对当众讲话非常喜爱,另一个对当众讲话显得很紧张,那么就可以说,那个很喜欢当中讲话的人的自恋程度比较高。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部著名的动画片:狮子王,小狮子辛巴被动物之王的父亲,带到一座巨石上,然后所有动物都在跪拜这个新出生小狮子王。 我对这个镜头印象很深,父亲给了孩子极大的勇气和支持,孩子未来的自恋就会被发展出来。有的孩子遇到挫败之后,家长说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事都做不好。 或者是说:你真没出息,这点困难就吓到了。

这样的话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听到,孩子把自己挫败后的情绪传递给家长,本来是希望家长把这个挫败、失落、恐惧的情绪转变成支持、安慰、和鼓励然后再传递给孩子,这就使孩子的健康自恋获得长大。

如果家长在孩子挫败时,反而一盆冷水泼下来,这就变成了双重伤害,因为孩子本身自己的挫败感没有得到缓解,而且家长又对孩子做出了更高程度的挫败,孩子的自恋就会受挫。那么孩子未来可能在做事中畏手畏脚,性格懦弱。孩子的内心能量无法应对社会的一些正常的刺激,还会导致身心疾病。


《家有儿女》夏东海的六条育儿经-4.jpg








远方:“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家中有三个孩子,夏东海对待每个孩子都因材施教,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缺点。

对待刘星,亲如兄弟,夏东海懂得欣赏这个”调皮捣蛋“身上的闪光点。

刘梅对待亲生儿子刘星,一向实行打击教育。

一次吃饭时,刘梅埋怨刘星功课差劲、排名倒数,化学和语文在及格边缘徘徊。

夏东海看到了刘星成绩的优点:数学和物理考得不错。

而且,刘星在班级里很受同学欢迎,在“同学评语”里是优秀。

除了成绩之外,夏东海还欣赏刘星身上极强的沟通能力和变通能力。

而这种能力是现在很多孩子缺乏的。

年纪尚小的小雨,夏东海会保护他的想象力,鼓励他”胡思乱想“。

小雨捡回来一块石头,认为石头有魔力。刘星用石头做魔术,更让小雨坚信自己的想法,从此吃饭睡觉不离开石头。小雪刘星对石头冷嘲热讽,夏东海却一直替小雨说话,希望可以保持小雨的想象力。夏东海还特意买了一个望远镜,培养小雨对天文的兴趣。

曲鹞奇:前面说一个人的自信程度关乎到这个人能否心理健康的生活、交际、工作。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都有可能成为孩子自信的支撑。这个支撑越多,孩子未来应对挫败的能力也会越强。

我的一个案例是一个高中学生,高中前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但是考进重点高中后,同学的成绩都挺好的,这个同学一下子就感到压力、还有落差感。他引以为傲的成绩,在高中就不那么拔尖了。后来孩子还出现抑郁的情况。我了解到,孩子家长一直给孩子灌输一个信念:学习成绩好,才是真正的优秀。家长一直很忽略孩子的爱好和感受,甚至都不鼓励孩子有爱好,这就只给孩子树立了一根自信的支撑,就是成绩。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再拔尖时,孩子唯一的自信支撑就倒了。

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多了自信点,比如有的孩子主课虽然不理想,但是体育、交际能力强。有的孩子虽然身体不够强壮,长相平平,但是情商很高。这样的话,孩子即使在一些事情上有挫败感,但是在其他的事情上还有自信。而且即使是一个很自卑的孩子,哪怕他只剩下一个自信的支撑点,他都有可能让自己继续长大。

我特别感谢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我初中时成绩不理想,那时候班里学习好的孩子在一起玩,学习不好的孩子可能没有朋友。初中三年是我觉得人生比较压抑的时期。但是语文老师发现我的作文不错,每次考试作文单项可以拿高分,于是语文老师把我作文还拿到全年级传阅。你有一个闪光点,班里同学看待你的眼光也会友善很多。也就是这个自信点,一直支撑我走过那三年。

现在成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我发现我在给媒体、刊物写稿子,速度还是很快,文笔也比较流畅,我觉得这和初中那位语文老师给我的自信有关。


《家有儿女》夏东海的六条育儿经-5.jpg








远方:教育,其实不止是育儿,更是育己。

一次,夏东海因为工作没完成,整个人都处于焦虑赶稿状态。

恰好此时,刘星和小雨在抢厕所时发生了矛盾,小雨气急败坏地把尿撒在刘星的床单上。

正在烦躁工作的夏东海,把火气全撒在了小雨身上,罚小雨去洗床单。

再优秀的家长也会犯错,但优秀的父母更擅长直面错误,总结经验。

夏东海在处理好工作后,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晚上主动给孩子道歉。

穿着白天被小雨无意洗坏的床单,头上戴着花环,唱着儿歌花式哄孩子。

他认真地说明自己发火原因,不推卸责任,诚恳地给孩子们道歉:

”爸爸今天早上心情不好,不应该把气撒在你们头上,所以特地来向你们道歉,你们不会怪爸爸吧。“

人总会有脾气,会犯错,父母也一样。

但正确的处理方式,能让父母和孩子一同长大,在其中收获耐心、共情能力、沟通技巧……

教育子女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而陪伴恰是实现长大的前提。

曲鹞奇:我们前几期,做过一次关于道歉的节目,很多人内心的道歉的是说不出口的。仿佛说了道歉,就好像会承受巨大的羞耻感一样。为什么做错事了却不好意思说出口,特别是父母对孩子?

其一有的父母的内心比较脆弱,所以道歉就好像向孩子示弱一样,如果我把自己的人格放在和孩子平等的高度上,那么就代表我的水平还和孩子一样,这就是某些家长内心的分析。但恰恰是对道歉说不出口的家长,才表现出自己的内心的脆弱,因为内心强大的人,会把道歉和自己人格这两个本不搭界的事物区别来看,即使道歉也不会对他的自尊造成什么影响。

其二不能说道歉的父母不能承担责任,以及对孩子有控制性,如果我说道歉了,我和孩子就平等了,这样一来,我还怎么控制孩子呢。

不道歉的家长的后果是,养育出一个边界感被残酷侵入的孩子,这个孩子未来会出现抑郁、还有自我攻击的情况。


《家有儿女》夏东海的六条育儿经-6.jpg








远方:孩子的长大只有一次,缺席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早期的父母对子女的陪伴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人际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式”。

简单来说,孩子在早期教育中感受到信任和爱,就会认为自己也是值得被爱的;如果没有得到爱的陪伴,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

曲鹞奇: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

但陪伴不等于“保姆式教育”。

网上曾流行一个很火的段子,叫“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保姆式教育”事无巨细,一切都为孩子扫清了障碍,铺好了道路,其后遗症就是孩子被培养成难以独立生活的“巨婴”。这在心理学中叫做100妈妈,因为妈妈太完美了,帮孩子做了很多本应该孩子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剥夺了孩子学习以及体验的权力。这样会压抑孩子的能力发展,最后孩子玩不出去,交际不良,也无法融入社会,最终在父母身边继续做父母的乖宝宝。这可能是父母潜意识合谋的结果,以为一个能力发展比较正常的孩子,最终的结果是离开父母,而对分离敏感的父母可能下意识压抑孩子的能力发展,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做。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长大;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父母要懂得甩手,懂得留给孩子空间,心理学中说要做60分妈妈, 做到60分,就可以基本满足孩子的生活需要,而留下40分,不替孩子做,这就相当于国画中的留白,孩子会在这40分的留白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各方面的能力。

这样孩子才会形成健全的性格。甚至还会有超越父母的能力。远方:陪伴和留白,

远方:

看似是个互逆命题,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它伴随孩子的不同长大阶段,需要父母不断把控和学习。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它没有标准答案,但或许夏东海的育儿方式,可以给家长们作为参考答案。

《家有儿女》夏东海的六条育儿经-7.jpg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曲鹞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柏和心理服务中心创办人、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

《十堰晚报》、《十堰周刊》情感心理栏目特约撰稿人

《十堰广播电台FM92.0》车城夜未央栏目心理分析嘉宾.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11-8 07: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