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392|回复: 0

脱贫→致富→带富 贫困户孙友来的奋进三步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11-5 09: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巴山深处的竹溪县水坪镇沙坝村,山高坡陡路弯。这里自然风光旖旎,植被葱葱郁郁,九山半水半分田,蜿蜒曲折的238省道和漫液沟河承担了村民的出行和吃水,老百姓世世代代依山而居,靠山吃山,日子过得艰苦而贫穷。
回忆起过去的日子,家住沙坝村2组的贫困户孙友来依然心有余悸:“一大家子七八口人住着二十多年的老旧土坯房子,上有三个老人,下有两个小孩,媳妇身体也不好,既要挣钱,还要照料一家老小,想在附近自力更生干点啥,又没本钱,那几年,人头发都愁白了。”

脱贫→致富→带富 贫困户孙友来的奋进三步曲-1.jpg



政策帮我好好干 早日脱贫住新房

早期的孙友来家是沙坝村有名的贫困户,家里人口多,负担重,劳力少。上有年过6旬的父母和89岁的外公,下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孩,一大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多年来,孙友来一家四代人一直蜗居在不足百平方米的老旧房子里。眼看着左邻右舍都盖了新房,孙友来心里也盘算着怎么能改善一下居住环境,可苦于手头拮据,贷款手续繁琐,无法实现新房梦。市住建局城建档案馆帮扶工作队到他家走访时,看到他家现状,便告诉孙友来,精准扶贫政策会帮他解决困难,帮他改造房屋,并鼓励他发展产业,勤劳致富。当年9月,孙友来在县镇两级政府和市住建局帮扶干部的支持下,启动危房改造。在旧房原址上新建两层楼房,需要建房资金13万元,村里从危房改造等配套资金中补偿1万元,产业收入有10多万元,帮扶干部又自掏腰包送来5吨水泥。当年底,新房盖起来了,孙友来感激不已,他逢人便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我家终于能住上新房了,再也不用挤在100来平米破旧的土坯房了!”

脱贫→致富→带富 贫困户孙友来的奋进三步曲-2.jpg



养猪酿酒能致富 产业帮扶奔小康

房子盖起来了,腰包也要鼓起来。凭借一股子干劲,在市住建局城建档案馆帮扶干部的支持下,孙友来参加了竹溪县组织的技术培训,掌握了养殖、酿酒技术。驻村帮扶工作队根据他家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展养殖产业的规划。孙友来发展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强烈,通过借助县里的金融贴息贷款,他筹集了20万元资金,建了700平米的土猪养殖场,第一年一口气喂了55头土猪,按政策,养猪每头补助100元,当年出栏40多头,他在猪圈旁又办起了苞谷烧酒坊,苞谷酿酒剩下的酒渣还可以用来喂猪,形成了酿酒、养猪、种植一体,投资小、收益最大化的产业链。

脱贫→致富→带富 贫困户孙友来的奋进三步曲-3.jpg



2016年4月,孙友来又购买了铲车和一辆长城哈弗H6轿车,2017年养猪存栏120多头,彻底摘掉了“穷帽子”,甩开膀子在奔小康路上。今年9月孙友来刚刚卖出去18头猪,挣了4万多元,新酿的苞谷酒在当地很有名气,更是供不应求。短短三、四年间,孙友来全家的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孙友来逢人都是笑呵呵的:“多亏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好呀,只要人勤快,肯干事,日子过得不比别人差!”

受助脱贫记党恩 吃水不忘挖井人

在孙友来等养殖大户带动下,沙坝村依托现有山场和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务工等增收产业,全村出现养鸡大户6家,养猪大户3家,养牛大户4家,养羊大户1家,成立绞股蓝、茶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3个,实现户户有产业,家家能增收。现在的孙友来成了大忙人,周围的邻居们都向他讨教养猪、酿酒的经验,孙友来都耐心帮助大家答疑解惑,孙友来说:“现在我一家富裕了不算什么,我们全村都脱贫了才算好。”2018年底,沙坝村整村出列,彻底摆脱穷困的面貌。

2019年,孙友来妻子患有乳腺疾病,好在有精准扶贫医疗帮扶政策,通过治疗,控制住病情发展。在今年“疫情”期间,孙友来主动参加防控志愿工作,积极组织沙坝村民兵连培训,孙友来觉得自己在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拉了他一把,才摆脱穷困面貌,现在,他有责任回报社会和帮助他的好人们。

脱贫之路尽管充满坎坷,但是依靠奋斗总能创造新生活。近日,从交谈中得知,孙友来已筹措资金,对猪舍进行升级改造,加装饮水、添料、保暖、通风、消毒等设施、设备,实行科学养猪;同时在村里大量收购玉米、红薯、蔬菜等农副产品,带动周围贫困户增收。

“孙友来从贫困户变成养殖大户,通过产业增收,实现光荣脱贫,靠的是党的好政策,帮扶单位的用心、用情扶持和自己的勤劳肯干,他带领更多村民找到了脱贫致富门路,对沙坝村的整村脱贫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市住建局驻沙坝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周斌说。作者系十堰市城建档案和地下管线管理处 王甲林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