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982|回复: 0

[原创] “靠谱”的人,会尽可能给别人确定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0-10-15 16: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堰柏和心理服务中心 曲鹞奇
     人们普遍对不确定的、未知的事物会感到焦虑,甚至是恐惧。据说人们对黑暗的恐惧就是来自于未知和不确定,因为你不知道黑暗中有什么。佛教说“诸事无常,万般皆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会竭尽全力来对抗这种无常感,推动科技的进步,谋求权力和社会资源,提高生产力。人们越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越能主宰自己的生活。换句话说:就越能抵御诸事无常所带来的焦虑和恐惧。例如你让自己变的有钱,你大概就更有把握来主宰你未来的生活。医学越发达,你就越能得到治疗,而不是祈求老天爷。同时人们也发现人性是易变的,于是发明了契约制度,来制约人们易变的本性。
   人们尽可能让事情发展的规律变的可以预测,这就使原来无常的事情变的有序,这会极大的提高人们的安全感。但是在生活中总是有一类人给人的感觉很不“靠谱”,说白了这样的人在人际关系中无法给别人确定感。所以在和这种人交往中隐隐感到不安全、不稳定。
   我记得我在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工作,约定在某一天的下午3点面试,我1点多出门,心想提前点,不会迟到,我在路边等待的士,惊人等20分钟也没等到空车,于是我坐公交车,结果在半路上又遇到堵车,我预计可能会迟到一刻钟。第一次面试就迟到未免态度不端正,于是我给人事打了电话,说明了路上的情况,并告诉对方我会晚到15分钟。结果面试很顺利,人事也没有因为我的迟到而给面试减分。我打这通电话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对方确定感,
      假如我迟到了不打这个电话,那么等待的那个人,他在看到时间已经到了,你还没有来,于是他内心里本来稳定的确定感多少会受一些影响,这个时候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失控感,这种不确定感会让人很不舒服,等待者可能会想:未来会发生什么?那个人还来不来?他会晚到多久?是晚几分钟、还是2小时?
     这种不确定的猜测会让这个人很不舒服,所以说我们如果共情比较好的话,最好给这个人发个信息安抚他一下,告诉他说我碰上堵车了,预计会晚15分钟后到,当然如果你确实在15分钟以后赶到了,你就可以帮助对方消除内心的这种不确定感,对方只会觉得比较舒服。
   我总是会接到一些商品推销的电话。当有一个人推荐我不需要的产品的时候,我总觉得拒绝他会不会伤害到他,于是我会说:我考虑考虑,但是这个人在随后的几天又会接着打电话,这个时候我嫌烦不接电话,然后这个人会不断的打电话进来。我爱人直接告诉我说:你为什么不跟别人明说你不需要这个东西?这样的话你让对方心里舒服,你自己心里也舒服,你总说考虑,而且又不接人家电话,这样就会给别人造成强烈的不确定性。别人心里越不确定,就越要找你确定。那你不是更麻烦吗?你不想拒绝别人,想跟别人客气一下,但是往往这种客气反而给别人惹了更多的麻烦。后来那个销售员再来电话,我客气的说我不需要这个产品,销售员没什么不高兴,之后就再也没来过电话。
    前几年我认识一个金融贷款公司的负责人,这个负责人说了一句话我记忆犹新:没钱不要紧,你得有个话儿!   借钱这种事儿,只要借了钱就会存在逾期的可能性。如果逾期了也没有问题,只要和收款员说明情况,商定一个解决办法,收款员打电话时要接听,或多或少的还一些借款。这就可以给贷款公司或者银行确定感。但是有的人逾期了觉得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生怕接通了电话或者被收款员找到之后,会受到巨大的指责,于是会不听电话,还躲着收款员。收款员心里不确定啊,我借你钱你也不给我个明确的消息,到底是还不上了?还是需要晚点还?那么收款员面对这些不确定,心里边就会很不舒服,当积攒到一定程度之后。往往就会引发更大的矛盾,然后明明就是一个欠款逾期的问题,硬是被起诉成了金融诈骗。
   给别人制造不确定性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有些人想分手,但又狠不下心来跟别人直说。美名其曰是怕说的太直接,伤害到别人,其实在潜意识来说只是为了避免自己做坏人。于是就用不联系、不拒绝、不确定来让对方知难而退。对方从这种长期的不确定当中意识到你是想分手,在中间会经历一个很漫长且复杂的挣扎。想分手的人心里是有谱了,但是不想分手的人,在不确定当中却要耗费极大的心理能量,来做各种各样的努力。这种办法看似怕伤害别人,其实给别人惹得麻烦造成的心理冲突更大。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脑,想玩电脑就要去网吧,周末在网吧包通宵又是最划算的。但是一个未成年人怎么说服家长在外面过夜呢?我当时为了让家长同意我去网吧玩,就提前给与家长确定感。例如我每次周末要去网吧玩,我会告诉爸妈,我会在几点、去哪一家网吧玩、和我一同去玩的人都有谁、同伴的家里电话是多少、我会在几点钟按时回家。当我把家长内心里这些未知的信息变成已知,而且我提供的信息真实无误,家长也对我去网吧包通宵比较放心。相对于有一些青春期的孩子,内心的大体想法、想要做什么等统统不告诉家人,家人问多了,还态度蛮横。去哪里玩也不告诉家人。家长把孩子找回来后往往一顿打,严加管教。打孩子固然不对,但是这种让家长时时处于未知、不确定的孩子挨打又在情理之中。
   假如面对生活中诸多不确定的事情怎么办呢?那么你可以改变自身,让不确定的事情变的确定。例如一个人说一定要找到自己爱的人,才会结婚。这个前提就很不确定,因为爱是个很主观的标准,到底什么样的才能叫爱?如果你已经30多岁了,已经到了适婚年龄,甚至都有点大龄了,你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爱的人,那么你是妥协,还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显然就是不确定的。 如果你能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在两年内一定要把自己的婚事儿定下来。这样就会在不确定的事情上,尽可能增加确定的比重。
   现在很多人不喜欢接电话。就觉得有什么事儿,对方发一个短信过来,自己看到信息了以后随心情想回就回一下,不想回就不回。从感觉上来说,接收信息的人倒是心里舒服了,但是发信息的人又得面对不确定性。我给你发了一个信息你没回,那么我就会猜测你是没有看到?还是看到了,不想回我?你不想回我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一连串的未知会让发短信的人不安和焦虑。为了不让自己经历那么多不确定性,所以不要惯着对方,如果你确实有重要的事儿就直接打电话,直到他给你一个确定的答复为止。哪怕对方答复的结果不是你喜欢的,但起码你的心可以落地。
    我曾经接过一个咨询,一个女孩说自己的男友有暴力倾向,女孩想分手。原因是女孩和男友吵架时,男友砸了她的手机。细问之下,才知道这对情侣晚上6点约好和男方的家人一起吃顿饭。女孩想去吃饭前洗个头发,但是美发店有几个客人在排队,女孩就想一定要洗了头才能赴约,果然到了约定的时间女孩还没洗完。男生一家人已经等在饭桌上了,于是男孩给女孩打电话准备问一下情况,女孩心想反正已经迟到了,男友打电话来知道自己在弄头发一定会责备自己,索性不接电话。男生在打了十几个电话未果后,晚上的饭局不欢而散,一生气砸了女孩的手机。
    我们只能说这种明明解释一下就可以化解误会的人,非要让别人处在未知的不确定感中,实在是情商欠缺。在关系中不给人确定感的人,可能是共情能力不够。共情的意思是我处在你的角度来感受你的心情。而不靠谱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让对方不舒服。
    还有一种可能是这种人有低级的方式来回避内心冲突,例如夫妻间为点小问题发生争执,面对一言不发的丈夫,妻子往往大发雷霆。其实丈夫面对问题的方式还停留在动物的低级阶段,因为在自然界有的动物遇到危险就会把脑袋藏进洞里,或者是装死,以此来回避掉危险。这种低级的本能行为用在人类的关系中明显是不行的。
    在关系中给对方确定感,对方的失控感就会被缓解,安全感就会提升。方便别人,也方便了自己。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