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4127|回复: 0

[结婚交流] 对丈夫有阴影?如何防范婚姻中那些“隐秘的角落”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0-7-30 13: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堰广播电台 远方       十堰柏和心理中心    曲鹞奇
     经历19天,杭州来女士离奇失踪案终于尘埃落定,最初报案人丈夫许某某是最大嫌疑人。本应是最亲密的枕边人却利用这种亲近关系犯下滔天大罪,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当然,这样让许多人知晓了一个刑事案件的数据事实:
     据联合国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2018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期间,全球被杀害的女性约为8.7万人,其中58%的女性死于关系亲密的伴侣或其他家庭成员之手。
   (总是丈夫下的手),国外警方的这句断言流传甚广,也令人胆寒。
     已经身处婚姻之中的人,也有些人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向另一半。据说,最近有些丈夫的“待遇”突然改善了,妻子不仅不批评,而且还诸多讨好,当然或许她们心中也犹疑:他会不会也动过要让我彻底消失的念头?
    这篇文章写给那些因为这一系列“杀妻”事件对婚姻和感情感到恐惧的你。
曲鹞奇: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已经遇到两个女性来访者和我谈起这个案件,她们都是单身,本来为结婚的事情感到焦虑,但是这个案件在网上传开后,这两个来访者对未来的婚姻感到恐惧。她们不再去担心未来餐米油盐的生活会不会幸福,而是在担心未来婚姻里生命安全能不能得到保证。
     我的来访者对自己的未来的婚姻强烈焦虑的原因在于她们可能把自己角色代入到了案件之中。然后就会试着去感受受害者当时的感受。这就是心理学中说的过度的共情了。 这种现象在心理咨询和影视表演中经常出现。 有的演员为了让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就会让自己去感受角色的内心。 有的演员如果共情太过于深入了,可能还会从戏里出不来,据说张国荣在拍最后一步电影“异度空间”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陈晓旭在饰演林黛玉之后,也在很长的时间里,代入到角色中出不来。   
       所以有的来访者也会出现角色代入的情况,她们在心理一遍一遍的想象自己如果是那个失踪的妻子怎么办?自己如果遇到了这样冷血的丈夫怎么办? 时间长了,真的会引发焦虑,所以一定要明白共情只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方式,  你不是别人,你也不会被代入到别人的命运里。
    第二个原因是这个案件在网上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反应,而且公众在十几天里,一直在关注这个事情的进展。这就有可能造成“信息过载”。即你长时间、高强度、高频率的关注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就可能被人们放大化。这一点有点类似于今年1月份出现的疫情,在那几个月有人每天看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手机,时时刻刻的关注疫情的进展。 这就会造成一个人的注意力都在这个信息上,就容易引发紧张。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适当的关注某些信息就好,还要关注些别的信息,让注意力得到分散,焦虑也会减轻。
     第三个原因是:这个案件的发生,使得网络的关注度被转移到这个事情上,于是网友们开始收集全国范围内类似的案例,于是一件件的类似的新闻被挖掘出来,这就给人们一个错觉:这种恶性的案件好像发生了很多起。而实际情况是,这种类似的案件中的受害者数量放在全国的范围里,比交通事故致死的的数量要低的多。低到什么程度? 可能和买一张彩票的中头奖的几率差不多。但是人们很少去关注交通事故,也不会因为交通事故的死亡数量很高而感到惊慌,因为网络和我们大部分人不会聚焦那些平常经常发生的事情。
    但是即使是小概率事件,不代表没有,后面我们还是会谈一下,如何辨别那些人群中的具有危险特质的人。

远方01
   你需要知道如何识别人群中的魔鬼
   你应该恐惧吗?
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需要恐惧。
恐惧不是坏事。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是面对威胁的自然反应,如果善加利用,对我们是有保护作用的。
但是,一旦保护过头了,就会把我们圈定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笼子里。
你足不出户,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与任何人接触,所有的购物行为都通过网络,你自然什么病毒都不可能被传染上,但是,这样的生活无异于坐牢,这真的是你想过的生活吗?
你更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安全地外出,避免被病毒染上。
同样的,你需要知道如何识别人群中的魔鬼。
发生此类恶性事件,当然是触目惊心的,而且由于一时间舆论特别关注,一些陈年旧案和最近发生的案件,也会受到瞩目,看起来好像“特别多”,但这是一个统计学上的心理谬误。


曲鹞奇:一般来说,情绪控制能力很差,容易激动、易激惹的人比较危险,这样的人很少去蓄意的伤害谁,基本都是情绪上来了,很难控制,然后再激情中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   例如说很多年前的药某鑫,他在开车途中挂倒了一位女士,他本来想跑,结果发现倒在地上的女士正在记自己的车牌号,然后他感到极度害怕,因为在这个事情败露会导致他家长责骂他,于是他下意识的用刀子刺死了受害者。这样的激情犯罪的人,通常等情绪过了恢复理智了,就会后悔自己做的事情。
   以前在《今日说法》栏目中,还有这样的案例,说是几个人打牌,输家为了几块钱赖账,还辱骂牌友,结果被牌友杀掉。按理说,为几块钱闹出人命这是很难想象的事情,犯罪者最后还会面临极刑。难道犯罪者算不过来这个账吗?  其实这就是因为情绪影响,导致理智降低才会发生,这种行为通常是因为情绪自控能力差,但因为他有自知力,仍然需要负法律责任。
    第二类人是情感淡漠、有反社会人格的人
      同样是学生的马某爵,他在与同学争执后,过了几天,很冷静的去买作案工具,然后把同学诱骗到寝室实施犯罪。 这就是蓄意而为的。在杭州来女士这个案件中,他的丈夫也是蓄意为之的。
      去年发生在上海的冰柜藏尸案,也是因为丈夫具有反社会及偏执人格障碍。他在和妻子发生争执后,过了一段时间,提前买回了冰柜,让妻子辞职,然后实施犯罪。更令人恐惧的是,他杀害妻子后,在藏有妻子尸体的屋里生活了3个月。而这个男人在结婚前,就喜欢养一些冷血动物做宠物,话很少、感觉城府很深。在案件披露后,上海杀妻的这个男人很多生活信息被发掘出来, 我们可以拼凑出这个人的人格特质,一个人杀了妻子,而且在一个屋子里生活了3个月,这个人的情感是冷漠的,他没有害怕、没有焦虑、也没有基本的道德上的内疚。而且他还很冷静的消费妻子的信用卡,还用妻子手机给妻子娘家发消息误导家人。  
    一个从小被爱的、没有经历过严重童年创伤的的孩子长大后不会这么冷漠。除非是童年是经历太多的伤害,而且没有得到合适的心理抚慰,这个人才会发展出这么狠的性格。
     有人会问,杭州和上海杀妻的丈夫,难道他们妻子和他们恋爱时,就觉察不到丈夫性格上的异常吗?  我看了新闻,发现杭州和上海的这两个丈夫具有一个共同特点----比较帅。杭州的那个丈夫在和来女士结婚前,有一张照片被发在网上,网友评论风度不凡、器宇轩昂。上海这个杀妻的男人居然还参加过一个知名的选秀综艺栏目,长得有点像某明星。
   在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光圈效应,   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很好,我们就会下意识的忽略这个人的所有缺点。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很多人觉得长相比较好的人都不是坏人。 有的女性去买手机或者是车子,只看外形,丝毫不在乎配置。她们潜意识里觉得漂亮的东西应该都不坏。    但是在婚姻中,还是要看一个人的性格、内在,还要体会一下和这个人的关系是否舒服,不能仅仅是外表好就忽略其他。


远方:悲观绝望。他们总是发表悲观的看法“我是没有指望了”。《隐秘的角落》里的张东升,其实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所以他才会觉得“我没有机会了”。
  对暴力的认同。他们会对其他施暴者高度认同,而且觉得这些人做得挺对。那些新闻中的暴力片段或者电影电视剧中的暴力情节、游戏中的暴力情节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曲鹞奇:偏执的人,也需要注意,偏执就是过分的偏重于一边的执著。指自我援引性优势观念或妄想,常见的是关于被害、爱、恨、嫉妒、荣誉、诉讼、夸大。
   在80、90年代,国内有一个很著名现代诗人,他的作品直到现在还被人传颂,他在90年代把妻子杀害在家里,然后自杀。他和妻子之间当时发生了什么,到现在都是一个谜。
这个诗人在做这件事之前,他有一个怪异的举动,就是把牛仔裤腿剪一节,戴在头上,他说这像个烟囱,有烟从头上冒出去,而且在网上找他的照片,你会发现即使是和孩子、老婆的合影,这些照片中很少有笑容。很多人觉得他的诗很温暖,但是我看着他的大部分照片,我在看他照片中的眼神,总有种后背发凉的感觉。
还有一种人格特质的人,就是那些压抑自己攻击性的老实人。有人觉得这样的人很好打交道,因为这样的人不爱与人争执、即使遇到争执也会息事宁人。他们通常道德感很高,对于别人的请求,很少会拒绝,哪怕是自己内心里一百个不愿意。这样的人被占便宜,也不大会反抗。
      在这里分析这类的人,并不是说他们有危险,他们本身不具有危险性。但是人们对这样的人的方式通常会引发危险。  
   心理学认为,一个过于好的人,可能是在内心里压抑了更多的攻击力,只不过老实人的的潜意识对这些不符合道德感的东西压抑的很深。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的容积不会是无限大的,他压抑的攻击性平时很少能释放出来,再加上社会上有的人觉得:柿子要找软的捏。于是这种老实人平时可能会受到一些伤害。他们内心的压抑的攻击性释放不了,外界又会打压他,那么他内心压抑的力量有一天就会超限,然后爆发出来, 如果这个攻击性指向的是自己,就会伤害自己,如果指向外界,就会伤害外界。
    所以我平时对于攻击性比较强的人,我稍微也强势点,没有什么,因为强势表现在外的人,不会有那么多压抑。反而是对压抑的老实人,我会更尊重、温和一些。因为他们平时不释放攻击性,你如果再去攻击他,他可能会受不了。

远方:
你需要知道如何处理感情中的冲突
    很多人因为杀妻案“恐婚”的另一个因素,我认为是他们对如何经营感情没信心,总觉得自己肯定会与人发生冲突,而冲突的后果如果是这样惨烈的凶杀,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人建立这样的关系。
   然而,在亲密关系中,冲突其实是普遍存在的。
    不要说成年人之间,即便是小孩和大人之间,也是充满冲突的。据莎伦•布雷姆等人所著《爱情心理学》所述,大约每隔3.6分钟,在四岁儿童和母亲的交流中就会发生一次冲突,而有人观察家庭用餐,发现每顿晚餐都会发生3.3次争执。
    在各种关系中,成年人平均每天会有7次冲突行为发生。
    如果所有的冲突最终的走向都是你杀了我、我杀了你,那该是多么可怕的局面?
     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知道的是如何管控分歧,能够让冲突得以化解。
曲鹞奇:在10年前,我们当地发生过一起案子,  15岁的孩子把自己母亲给砸死了。  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喜欢上网,好像是在放假,这孩子作业没写完,要去网吧,他母亲就拦着不让去。 当时家里没别人,两人的冲突升级。后来看网上有人披露里这个事情的经过是:孩子非要出门,母亲死命的拦着。 母亲说:今天你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放你出去。后来孩子拿了张椅子朝母亲的头打了几下,后来母亲伤势过重死亡。然后孩子去上网, 被抓的时候,还以为母亲只是被打伤了。
      这个案例里面,冲突的双方都在互相“拱火”, “拱火”的意思是看到对方情绪上头了不是冷处理,而是威胁对方或者挑衅对方。然后情绪驱使下,行为一发而不可收拾。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这位母亲看到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失控了,先放一放,等着孩子平稳些了,再想办法处理孩子上网的问题,可能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  我看到网上还有一个老赖,欠人家不少血汗钱,债主去讨要,老赖后来不耐烦了,说:就不还你!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这些老赖只是片面的觉得没有人敢违法,但是如果他碰上一个情绪控制差、有人格障碍的人。往往会引发极其严重的结果。
    我有一次和一个朋友开车出去办事,我们车开的很慢,同车的还有几个朋友,忽然有一个男人跑着横穿马路,导致我们急刹车,但是没有碰上。 结果这个男人开始破口大骂。还大力的拍着我们汽车引擎盖。后来我这朋友笑笑说句对不起,开车走了。 我们一车子都惊讶了,说明显是对方欺人太甚,他真要和我们发生冲突,我们车还有几个人。我那朋友说:这世界上有很多情绪和人格有问题的人,他们生活的很糟糕、交际也不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我们和人这种烂人纠缠,损失更大。现在想想确实是这样,你和这种危险人格的人去纠缠,犯不着。  



远方:
03
你需要的是修炼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有一个问题,恐怕是许多人都忽略掉的,我们都在说,要躲开许某某这样的人,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自己不是许某某,自己就不会成为许某某这样的人?
毕竟,许某某没有成为许某某之前,他跟我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在不少人口中,还有着不错的口碑。

危险识别专家加文•贝克尔曾提出“人性的八个支点”:

1、每个人都渴望和他人建立关系。
2、失去令人悲伤,所以我们竭力避免失去。
3、没有人喜欢被拒绝。
4、所有人都希望得到认同和关注。
5、为了追求快乐,我们会努力,但为了避免痛苦,我们会不遗余力。
6、不喜欢被嘲笑或羞辱。
7、在乎他人的看法。
8、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生活。
在他看来,正是这八点支撑起了一个人的人生,适用于任何一个人,包括那些心理变态。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人性中的八个支点普遍是稳定的,因此他们的行为模式也是正常的,能符合社会规范。
但是,对那些危险分子来说,由于这些支点很不稳定,甚至很多的支点都失去了支撑,一旦这些支点坍塌,就会导致危险行为。

曲鹞奇: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这些人只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他们没有得到满足。他们都缺乏健康的亲密关系。
    因此,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拒绝与他人建立深度亲密联结的状态,就意味着这个人就有走向危险的可能。我们需要与人建立关系,需要与人进一步建立健康的关系,如果大家都可以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才是保证我们都能安全的关键。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