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7324|回复: 0

[转载] 明星们那点私事为什么会吸引民众的关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0-5-16 13: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堰广播电台 远方      十堰柏和心理 曲鹞奇
近期,娱乐圈又甩出了一个重磅炸弹——阿娇与丈夫赖弘国正式离婚,结束了这段仅维持了14个月的婚姻。
   赖弘国这边在接受采访时就更为直白。关于这段回应,我给大家划一下重点:
• 两人早在3月1日已经离婚
• 阿娇早就提出过分开,他一直苦苦挽留
• 离婚的更深层原因:“她不爱我”
• 为了签约的真人秀,阿娇才和他维持假面婚姻
• 今年2月,阿娇再次提出离婚
   从他们两个人的回应上来看,高下立判。赖弘国话里话外都在隐晦的传递离婚是阿娇的原因,在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的同时,又再次拉踩阿娇,总觉得不太得体。对于阿娇的这次离婚,网友们的反应可是一片的普天同庆。不仅是因为很多人一开始就不看好赖弘国,还因为他们看到了阿娇的成长。
   离婚,对她来说,不仅是一段关系的结束,还意味着一次难得的自我觉醒。
   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么多年来,很多人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阿娇,希望她可以得到幸福。

曲鹞奇:其实我对娱乐新闻关注的不多,但是我今天还是恶补了一下关于阿娇离婚的新闻。我也关注到台湾媒体在5月8日曝出阿娇与丈夫分居的新闻,好像广大网友们一边倒的支持阿娇。
     网上大概列出了阿娇离婚的一些原因,最多的是阿娇的丈夫赖弘国经济收入不如阿娇,两人长期的经济收入落差很大,最后导致情感问题。还有的人说赖弘国生活不检点,穿睡衣自拍发微博,或者在婚后有一些花边新闻。但大多都只是扑风捉影。 还有一类网友说在阿娇公布恋爱起,就在直觉上不看好他们的婚姻,认为他们早晚会离婚。
  我觉得真正的原因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而大部分网友们的猜测仅仅就是一个猜测。而网友们对娱乐明星的事情关注的程度足够高,关注的人数足够多,就好像掌握了所谓的真实情况一样。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阿娇离婚事件公布后的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有很多文章煞有其事地根据少的可怜的信息在剖析阿娇的婚姻关系和情感模式。我们还不如站在更远的地方分析一下:在阿娇的离婚事件中,到底反应了网友们的什么样的心态。
远方: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我也觉得各大媒体上最容易霸屏的新闻里,娱乐圈的新闻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娱乐明星们的动态,包括恋情、婚姻、交际甚至一举一动都在被广大网友关注着。甚至几年前的娱乐新闻到现在还在被人谈起:包括王宝强、李小璐他们的婚姻为什么明星们的生活事件会牵动着众多粉丝的关注呢?

曲鹞奇:我们以前管明星就叫明星或者艺人,管明星的圈子就叫演艺圈,后来有了“娱乐'这个词.演艺圈现在叫做娱乐圈,艺人现在叫做娱乐明星,其实这个词用的很贴切。以前我们只关注艺人们的才艺,听他们的歌、看他们的电影。后来随着一些娱乐记者的深挖,为大众们提供明星们更多生活化的信息。明星们的生活新闻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才艺。明星的一举一动,正面的负面的信息都可以拿来作为大众们的谈资。而大众们的关注,就提升了明星们的热度。于是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是民众、明星、与媒体三方配合的结果。
  有的老百姓离婚,恨不得神不知鬼不觉,但是明星们分手、离婚要向公众和媒体进行发布,广而告之。这其中也能理解,就是作为公众人物,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至少要给支持自己的粉丝们有个交代。但是就是明星也得靠着粉丝们才能生存,甚至整个娱乐圈也都是靠着众多粉丝才能存在下去。所以娱乐明星的生活如果不让粉丝知道,就无法形成互动。
     所以娱乐明星的一些生活事件,就是为了让大众有娱乐感。其实明星们也清楚,如果入了娱乐圈,看起来生活光鲜,其实付出的代价就是没有办法让自己保留太多的隐私。而且要把自己的恋爱、婚姻呈现在众人面前,这也是娱乐明星在心理素质上的过人之处吧。

远方:台湾的媒体把娱乐新闻也叫做八卦新闻,八卦这个词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关注,流言蜚语、挖掘隐私、满足窥探欲望、那么这样的新闻之所以能吸引民众的眼球,肯定有其存在的意义,那么为什么民众会关注这样一个看似没什么实际意义的信息呢?

曲鹞奇:你刚才说娱乐圈的新闻有其存在的意义,我很认同。分析民众对娱乐新闻的关注动力,可能来自于几个方面:
第一、娱乐新闻给人与人之间建起了一个可以连接的渠道。 说简单点,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谈资。曾经王宝强的婚姻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几乎走到一个非工作的环境里面,人们好像都会聊一两句这个事情。于是聊这件事的两个人或者多个人在关系上好像就有了一种连接。反而对这件事情不了解的人,好像在这个话题的聊天中,有些格格不入,于是他为了让自己能够融入到关系中,也不得不看一下这个新闻。
  而且娱乐的话题是最容易拿来闲谈的一个话题,如果是军事、体育、政治的其实也有话题,但是这些话题的专业性比较高,不是全民都可以信手拈来就能聊。包括我们今天聊的这个话题,也是用了娱乐信息作为一个和听众们产生连接的渠道。
   有些家长为什么总在反应,孩子大了,总是聊不到一块。就是因为家长和孩子们缺乏一个共同的话题来连接彼此的关系。例如家长会和孩子聊人生、聊正能量、聊前途。结果孩子可能关注的是:NBA、明星、或者游戏。这就造成沟通的不同频。有的家长比较敏锐,去关注一些孩子们关注的信息,然后用孩子喜欢的话题和孩子们聊天,这可以增加沟通的效果。

第二、娱乐新闻满足了人们的探究欲望,就是好奇心。 这里说的好奇心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好奇本来就是人类的本能,也恰恰是因为好奇心,才对推动科技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自然科学中对微观和宏观世界的观察,对人类不了解的范围进行研究,甚至有心理学家说:是因为好奇心才推动心理咨询的发展。因为对人的行为和思维好奇,才会去研究这些东西。
   对明星们生活的好奇,是因为明星是公众人物,也是一个娱乐领域中的符号。在就会产生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圈效应”,指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
    例如民众觉得明星不同于常人,明星长的漂亮、才艺又好,那么明星在所有方面都应该是优秀的。所以有的产品总是请明星来代言,这就处于晕轮效应,你如果喜欢这个明星,那么明星代言的商品,你也会喜欢。
  那么大众会觉得明星有过人之处,明星们处理生活事件,也一定有过人的地方。所以多看看明星们怎么处理婚姻、亲子关系,民众也学习学习积累经验。

第三、明星承载着民众内心的期待和情感投注。明星的形态总是光鲜亮丽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最有力的吸引。有个词叫做“一见钟情”,我们喜欢把这个词汇美化为:缘分到了。 但是用心理学的解释就是:钟的不是情,是脸!。人们在对一个人不了解的时候,唯一最能引起关注的就是外表。我父母那一辈对邓丽君、费翔比较喜欢这是因为这个原因。
   还有原因是因为粉丝在确立一个明星成为自己的偶像,是因为这个明星身上有一些特质可能是粉丝们缺乏的,所以我喜欢你,就好像你替我弥补了我内心中缺失的那一部分。于是民众对明星们有了感情投入,还有期待。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明星宣布恋情或者婚讯后,有的粉丝站出来反对。按理说,明星和谁结婚和粉丝有什么关系呢?但是粉丝对明星给予了期待,就会有控制。如果明星没有按粉丝的想法去做,粉丝就会觉得无比的受挫败。


远方:现在有一些新生代的年轻的娱乐明星越来越火,而且吸引的粉丝众多。据说有的年轻明星们的片酬比老一辈实力派明星的片酬还要高,好像不喜欢新生代年轻明星的网友还是占多数的,那么为什么这些新生代明星还会有如此巨大的粉丝量?

曲鹞奇:其实网友们对新生代明星的喜欢与不喜欢,主要是因为年龄阶段的原因。比如说我现在已经30多岁了,你让我把一个20出头,甚至不到20岁的孩子当成偶像本身也不太现实。 我们在看到这些年轻的娱乐明星时的感觉,可能会觉得这有什么好关注的?其实媒体对这些明星的推广压根就不是把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当成潜在的受众了。
   现在推广年轻明星就是因为现在最大的消费群体是青少年。而商家和媒体面对像我这样30、40岁的受众,可能只会选择我们那个年代的明星、或者成功企业家。这符合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关注特点。因为我们这个年龄段可能对时尚的衣着、炫酷的舞步、特立独行的方式已经不是那么感兴趣了。
    我们这个年龄段看到现在青少年关注的流量明星时的感觉,和我们父母曾经看我们的偶像时的感觉估计差不多。不是说明星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有的明星已经不适合我们的年龄段了。
  我记得我上学时,我和父母说刘德华、迈克杰克逊、周杰伦。后来我父母只记住了刘德华、和迈克杰克逊,因为这些明星和父母的年龄也差不多。
    如果一个孩子对当代的偶像不感兴趣,反而对古代的某个人,崇拜的不得了,这反而是不正常的,不符合心理规律。说到这,其实家长没有必要对孩子们追星控制的那么严格。孩子们到了青春期崇拜偶像,这是孩子希望自己“社会化”的一个需求。孩子们崇拜偶像是出于心理学中的移情和投射,就是我把我内心的期待和情感投注到偶像身上,于是偶像的言行又能够影响我。如果这个偶像的行为举止是积极的正向的,反而还能引导年轻人有一个正向的价值观。

远方:这些明星的生活和言行在大部分时间一直处于公众的关注下,为什么他们可以自然的面对来自粉丝的关注,而我们普通人如果处于被关注就会显得很紧张呢?

曲鹞奇: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我觉得首先和明星的人格特质有关,他们之所以成为明星,本身就是和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表现的动力是分不开的。有表演动力的人只希望台下的观众越多越好,观众越多,自己就会越兴奋。你看那些开演唱会的明星们,看到观众越多,他们进行的状态就会越好。所以可能本身出于这种喜爱表现的心理特质,再加上才艺,才使他们走上了演艺道路。
   还有一些有表演动力的人可能成为了演说家、老师、或者领导。因为只要有观众,他们就会感到兴奋。有的娱乐明星除了把演艺舞台当成了表现自我的地方,还把生活也当成了表演的地方,这就让他们的生活信息也被粉丝关注。而在民众中,拥有表演动力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因为有的人就不喜欢被别人一直关注着。
   有的家长总是抱怨说:这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陪着写作业、陪着出去玩、陪着吃饭。为什么孩子反而不领情?还总是要和父母保持距离?这一点也很容易理解。如果家长在工作时,一位或者几位领导一直在你的身边看着你工作,这可能是一种糟糕的体验。因为这与粉丝关注明星不一样。  粉丝盯着偶像是因为崇拜。而家长盯着孩子大部分原因是为了挑孩子的错。
      其次,娱乐明星在被持续关注下,还能自然的生活,是因为明星们深知一个现象: 就是民众对一个公众事件的关注是有时间限度的。
  拿这次疫情的新闻来看,这个事情到现在还没有结束,还在发展,所以对民众影响的时间就长。但是民众们对这个疫情的新闻好像不再像2,3月时那么敏感了。人们对这个事情关注的热度也没那么高了。  而娱乐明星们的事情影响就更小了,如果这次阿娇的婚姻在后面没有新的发展,可能顶多半个月,人们就把这个新闻给淡忘了。如果过了很久时间,还在提这个事情,人们都会觉得有点炒剩饭的感觉了,
   所以明星们不会很担心这个事件对他造成的什么样的影响,反而有的流量明星还会担心,自己的热度会不会降低。
    所以这个现象就特别适合用在那些担心别人是怎么看自己的人身上,这样的人通常会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投射到别人身上,明明是他自己对自己的某些表现感到不满意、嘲笑、甚至生气,所以他会感觉到别人对他一定有这样的看法。其实这就是“内心戏”太多,而且把内心的戏,投射到了外界。 大家对一个人的事情的关注度顶多半个月,半个月后就慢慢淡忘。所以一直记得这件事的是当事人自己。

网友:不是谁的谁
  听了两位老师的分析,觉得很有收获,现在明星们消费粉丝的关注,而粉丝和网络也在消费明星。我在前几年也喜欢看娱乐八卦,但是现在结婚生孩子后,关注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养育和婚姻类的文章。即使是追剧,我也不看那种偶像剧了,而是找一些反应生活、历史类的题材来看。是不是我不再有娱乐精神了?

曲鹞奇: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关注的方向本来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小孩子们都喜欢吃糖,但是成年后的男人,可能不再对甜得发腻的东西上瘾,而是对苦味的茶和辛辣的酒感兴趣。
  我们年轻的时候崇拜明星,我记着我上学时觉得电影《古惑仔》里的郑伊健很帅很酷,但是我现在喜欢关注的是学者、企业家、还有社会公知。现在提起中学时喜欢的那些偶像,还有点不好意思,觉得自己那时候关注的东西有点低龄化。后来想想也挺正常的,因为那个年龄段,我的人生发展任何可能就是会喜欢那些很酷、很帅的东西。
    这与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要有不同的发展任务有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