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244|回复: 0

2021智能穿戴创新TOP50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7-24 16: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智能穿戴创新TOP50

蓝风铃 互联网周刊


追溯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历史,从起源到发展再到蜕变,然后到今天的繁盛,已经有了约60年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出现可穿戴设备的最初形态,一个可用于提高轮盘赌博致胜率的可穿戴电脑设备,在这一设备的影响下,1975年世界上第一款手腕计算机Pulsar正式发布,1979年索尼推出Walkman卡带随身听,1984年卡西欧发布第一款能够存储信息的数字手表,1998年出现可以用于记录生活的可穿戴无线摄像头。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2000第一款蓝牙耳机开始,可穿戴设备场景开始扩大,产业规模也开始不断延伸,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服装,甚至智能戒指、智能耳环。智能可穿戴设备正日益深入我们的生活,随着人工智能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它也不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而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功能的终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生态圈过于分散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的终端设备,主要目的是为了智能化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而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促使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成熟。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智能可穿戴设备从最初仅有的听觉功能,逐步发展到视觉、体感甚至跨行业等多场景相结合的应用。
当前市场上主要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产品形态各异、种类丰富,按穿戴方式主要分为头颈类、上肢类、躯干类、下肢类4大类型,头颈类主要有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类的智能眼镜,其代表产品有谷歌眼镜和微软的Hololens全息眼镜;上肢类主要有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这类设备是现今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苹果 iWatch、华为 Watch、小米手环等都是其代表产品;躯干类主要有全身外骨骼和智能衣物,它可以穿戴于人体躯干上,通过电子、机械、液压等技术,辅助增强人体的机能或实现某种特定功能;下肢类常见有下肢外骨骼和智能鞋垫等,常见有帮助残障人士的助行外骨骼。
从这些设备上可以看出,智能可穿戴设备基本实现全场景化发展了,但是不同企业生产的设备联系却不紧密。以苹果为例,在iOS系统下,它的智能生态系统是最为完善的,以电脑、手机、耳机、手表、iPad为一体的苹果系统,给予了用户很好的使用体验。而安卓系统的大部分可穿戴设备功能都只与它所在品牌的产品终端相匹配,这种情况就分化了不同厂商之间的可穿戴设备生态,从而导致没有一个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生态环境。


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IDC数据机构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华为、苹果、小米三家巨头占据着我国60%的市场份额,三家设备单季度出货量均在500万台以上,遥遥领先其他企业。随着5G时代的来临,在5G、大数据、云计算等人工智能的应用下,以智能手表、穿戴耳机等为核心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将会更加繁荣。
从现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就可以看出,虽然现在还是以腕戴设备为主,头戴、耳戴设备少量发展,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可能转向头戴式和耳带式可穿戴设备。去年华为、Bose等大厂相继推出眼镜式智能耳机,这种集合了听觉、视觉和体感于一体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给未来多形态与VR/AR设备的结合发展奠定基础。
还有就是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虽然当前市场上的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功能简单,依旧停留在健康监测功能的表面上,比如智能手表或者手环的检测人体心跳、测试心率等功能,并没有做出真正的改革和创新。但这也侧面说明了,未来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前景广阔。基于5G和大数据等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监测数据通过数据检测分析使用者的健康状况,同时做到预警,那么它的价值将会被进一步放大。


结语

智能可穿戴设备作为人机交互的链接纽带,人们希望的是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比如智能眼镜,戴上之后就可以实现听歌、看电影电视剧等功能,智能手环,为使用者监测健康状况并实时预警等等。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更多生活场景的结合是行业发展向前的基础动力。
(文/蓝风铃)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