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810|回复: 2

[时政热点] 史?地十堰:元朝只是给“郧乡县”改了个称呼?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10-31 05: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杨正林
古郧乡

自古十堰隶属于“郧”,所谓十堰历史就是郧县史。
“郧”之地名源于春秋时期的郧子国,《左传》载:“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
元朝之前,郧县有许多称谓。至元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277年,才把一个颇有诗意的“郧乡县”改为了“郧县”。改名之后的郧县有什么变化吗?难道只是改了一个称呼?
可以简单还原一下历史——

公元1234年,宋蒙联合充金后,南宋直接处于蒙古军队的严重威胁之下。自公元1252年开始,蒙哥命忽必烈从甘肃经青海、四川至云南消灭大理和吐鲁蕃的地方政权,对南宋形成大包围态势。公元1258年,忽必烈率兵从云南、广西北上进攻长沙、武昌,蒙哥则率主力分三路进攻四川。公元1275年,蒙军攻破武汉,突破襄樊,深入襄汉,最后占领临安,宋朝宣告灭亡。公元1260年,忽必烈登基称帝,建立元朝。
元代空前规模的统一局面,为全国备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蒙古初期,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对恢复社会经济起到一定作用。由于社会经济落后和战事频繁,给中原地区造成的创伤尚待恢复,忽必烈登基后,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占领了湖北大部分地区,廉希宪奉命行中书省于江陵,准备进一步向东南扩展。在这个关键时刻,忽必烈招谕参知政事高达说:“昔我国家出征,所获城邑,即委而去之,未尝置兵成守,以此连年征伐不息。夫争国家者,取其土地人民而已,虽得其地而无民,其谁与居。今欲保守新附城壁,使百姓安业力农,蒙古人未之知也。尔熟知其事,宜加勉游。”这表明元朝统治者已经放弃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决定用汉地传统的“安业力农”生产方式来统治汉人和汉地。
湖北一带成为这一政策的率先受益者。朝廷派到襄阳路管辖郧县的官员,都以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为目的,招抚流亡,赈济贫弱。因战争一度混乱的局面,较快地得到了治理。忽必烈还曾专门诏谕淮东西、湖南北等地府州郡县官吏军民说:“昔以万户、干户渔夺其民,致令逃散,令悉以人民好之元籍州县。凡管军将校及宋官吏,有以势力夺民田庐产业者,俾各归其主,无主则以给附近人民之无生产者。其田租商税、茶盐酒醋、金银铁冶、竹货湖泊课税,从实办之。凡故宋繁冗科差、圣节上供、经总制钱等百有余件,悉除免之”。由于郧县地处边远山区,元朝的战乱尚未祸及到经济的发展。加之在元军占领郧县时,当地守臣不战自降,未遭兵赘。再加上忽必烈这道诏书对现存的经济秩序予以肯定和维护,在保护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同时,对广大农民的利益也予以关注,废除南宋向百姓征收的部分苛杂税,因而郧县的社会经济,在南朱兵乱频仍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和发展。元代郧县的社会趋向稳定,生产平稳发展。
南宋灭亡,元朝诞生,统一中国。蒙古贵族不断吸收汉族封建统治阶级的经验,逐步实行“汉法”,以巩固其统治。
元世祖接受汉族知识分子刘秉忠等建议,参照宋朝制度,在国内实行三级政区管理体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统治机构。中央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其长官为中书令,另有右、左丞相等,统称为丞相,设枢密院管理军事,长官为院吏;设御史台,负责监察官吏,长官为御史大夫。中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大都及周围大片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称“腹里”。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设置同中书省,也有右、左丞相等。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其行政长官分别为总管、知府(或府尹)、知州(或州尹)、知县(或县尹)。至元十四年(1277年),郧乡县改为郧县,隶属河南行省襄阳路均州府。辖地东至均州界六十里,西至郧西县界七十里,南至房县界一百六十里,北至陕西商州界一百二十里。
由此看来,血雨腥风的改朝换代没有给远离政治中心的十堰带来负面影响。相反,自此以后,郧县开始了更加安定的向前发展。
参考资料:《郧史》、《郧阳八百年》《十堰简史》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10-31 05: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隋唐设均州管辖郧乡等,南边就是房州[呲牙][呲牙][呲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1-10-31 06: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离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